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9日,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授牌暨两省(区)五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签约仪式和理论研讨会在文山市隆重举行. 会上,文山州宣布,聘请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杨圣敏等20位专家学者,作为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聘专家,并颁发聘书;向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授牌;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文山州、百色市、昭通市、曲靖市、西双版纳州代表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关凯作为特聘专家代表在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2.
6月10日是"非遗"日。对于"非遗"传承、保护,近年来讨论比较多,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诸多探讨的空间。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长期致力于相关领域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他主张从文化的角度对"非遗"进行保护,还特别强调"非遗"的保护要着眼于社区的构建和现代教育的融入。他的见解对我们思考"非遗"工作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2008年,“巍山打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巍山县被誉为“中国彝族打歌之乡”。得此殊荣,这其中有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有“传习馆”这类民间组织的努力,而巍山众多民间艺人在不同舞台上对巍山打歌的传承和传播更可谓功不可没,字汝民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4.
正在此前的《原著》,我们已经写过钱穆。他是史学大家,抗战时,一度隐居云南宜良的岩泉寺写《国史大纲》,每周泡一次宜良的温泉,吃一只今天已列为省级"非遗"项目的宜良烤鸭,堪称宜良旅游的形象代言人。这次我们继续介绍钱穆,不过,重点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在1952年写的一本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是据钱穆讲课笔记整理而成,读起来比一般严谨的史学著作轻松;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用现代的眼  相似文献   
5.
李方村在楚雄州双柏县的法脿镇,是个彝族寨子,也是“云南省旅游特色村”,以大锣笙舞著名。2015年12月,由楚雄州文化馆组织,李方村的大锣笙舞参加了首届“源生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今年1月,受艺术节主办方源生坊的委托,我们又踏上了回访之路。  相似文献   
6.
“走到世界尽头的植物学家”1911年3月中旬,从上海开往美国的船上,一位跛着右腿面带疲惫之色的英国人正与身后的世界告别。他全名叫厄内斯·亨利·威尔逊,35岁,半年前的一次事故打乱了他的计划,不得不提前离开中国。而且,令人沮丧的是,事故留下的残疾使他再难重返中国西部继续他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应当尊重自然,遵从于自然,应当维护自然中已有平衡,而不是将之打破。】云南传统金属工艺创新人才培养今日民族:先请陈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云南传统金属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陈劲松:这是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接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另一种年货开始流行这几年春节,除各种年货照旧流行,有种专写返乡的文体也开始流行。这些还乡纪闻,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乡村的变化,也照出返乡的城里人情感的复杂。更值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引起大众的注意,这说明,还乡已经是今日中国的社会命题,早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文学史上,还乡自古常有。还乡纪闻,大小的文章书籍无数,今选取一例详加说明。所选的这本,叫《故乡信札》,写于2000年,距今17年。作者潘年英,贵州天柱县侗族,人类  相似文献   
9.
<正>豆腐是中国饮食中的"四大发明"之一,始于西汉,明代时已传入云南(传入应该不早于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云南就多次吃到豆腐。大体上,到明代晚期,在汉人聚集的中心城镇、交通要道,豆腐已经普及,各种豆腐菜品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日常菜品之一。豆腐在云南的传播,在过去四五百年间,已形成自身的特点,使得这一外来文化,最终演化为形态丰富的地方性特产。  相似文献   
10.
正彭荆风,江西萍乡人,生于1929年,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原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1956年加入云南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解放大西南》获得鲁迅文学奖。在滇南哀牢山,一片开满梨花的树林里,有一个为路人提供食宿的简陋小屋。小屋的来历,牵涉到一个瑶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军人……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关于云南军民互助、各民族团结、共享的故事——《驿路梨花》,作者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1979年发表于《光明日报》,1980年以后又编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