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9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茯苓不同提取部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JP2〗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水飞蓟素100 mg/kg),茯苓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茯苓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以及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连续灌胃两周后腹腔注射0.5% CCl4溶液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复制12 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各给药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ALT、AST、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茯苓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以茯苓多糖高剂量组最接近阳性药物组。结论 3种茯苓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茯苓多糖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及减轻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筛选丹参的发汗条件。方法 以发汗堆积量(A)、发汗环境温度(B)、发汗时间(C)3个条件因素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同一批次丹参鲜品进行发汗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的发汗条件因素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发汗条件因素对丹参酮类的影响依次为发汗环境温度(B)、堆积量(A)、发汗时间(C)。结论 丹参酮类的含量受不同的发汗条件影响显著,为制定丹参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标准操作流程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安徽省不同产地野生丹参花、叶、根的颜色与其脂溶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方式,对安徽省14个产地野生丹参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地区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结果 安徽不同产地丹参在花冠颜色、复叶颜色及根皮颜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花淡紫、紫红、深紫,叶黄绿、绿色、深绿,根皮棕褐、砖红、赤红。以花深紫、叶深绿、根皮赤红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以花淡紫、叶黄绿、根皮棕褐者为低。结论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的性状特征和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状特征与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白花前胡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了挥发油中21种主要成分,其中有6种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超过60%。结论:主产区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皖东地区丹参栽培品的质量,为该地区建立GAP基地提供丹参质量参考数据。方法:采集试验栽培丹参样品,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别。结果:丹参栽培品和丹参的标准品的色谱主斑点一致;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43%。结论:可以在安徽皖东地区开展丹参栽培,保护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徽州地区菊花的指纹图谱,鉴别菊花不同品种类型,更好地评价徽州地区贡菊的质量。方法 采用Topsil HPLC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5 nm,建立20批徽州地区菊花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批菊花样品之间相似度在0.703~0.989之间,不同品种菊花可分别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确定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2.40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为徽州地区菊花的内在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提供初步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无机元素在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用药部位中的分布及在土壤中的富集特点。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及其菌核生长附近土壤,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茯苓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K、Na、Mg、Fe、Mn、Zn、Cu、Se等1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 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各部位元素分布有一定差异,大多数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总的无机元素含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不同部位对无机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但均以K、Fe、Mg、Na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对11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05 2~0.782 3。结论 所建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部位及土壤中1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黄精属植物湘黄精Polygonatum hunanense H. H. Liu&B. Z. Wang的干燥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湘黄精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理化性质等技术手段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最终从湘黄精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dihydroxy-6-methyl-3-(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 (1)、5,7-di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 (2)、ophiopogonanone G (3)、3-(4′-hydroxy-benzyl)-5,7-dihydroxy-6-methyl-chroman-4-one (4)、(±)-5,7-dihydroxy-6,8-dimethyl-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 (5)、3-(2′,4′-dihydroxybenz...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特征与资源利用状况。方法 通过设计样线调查、样地样方野外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记录蕨类植物分布的全球定位系统位点及生态环境,采集蕨类植物标本,对其区系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太湖县蕨类植物有61种,隶属23科,36属,集中分布于海拔400~1 100 m区域,具有明显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结论 安徽省太湖县野生蕨类植物分布于山区,资源较为丰富,值得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药用价值。方法 查阅馆藏植物标本和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中国凤丫蕨属植物有39种,其中西南地区有29种,分布区域比较集中、海拔较高。该属一些植物的根茎及全草在西南地区作为民间药材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结论 西南地区凤丫蕨属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