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对二十世纪世界性的“语言学转向”的人文思潮,中国的小说界,相对于哲学界和文艺理论界而言,似乎显得反应比较迟钝。韩少功也许是一个例外。他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载《小说界》1996年第2期),以一种词典编纂的形式或体例,力图向人们展示湘中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的村寨”。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在我看来,带有明显的“语言学转向”的意图或印记。首先,作者有意识地转换了关注日常生活的视角。他“把目光投向词语后面的人”,通过“清理一些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性能”,来揭示“语言与事实存在的密切关系,感受…  相似文献   
2.
张三夕 《新东方》2001,10(1):7-9
建设海南生态示范省,有别于生产性要素的精神性要素更为重要。这些精神性要素,即专家系统的作用、全民生态意识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在一定程序上弥补了生产要素的不足,并将对海南生态示范省建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起汉初名相陈平,名气虽不如当时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响亮,却在楚汉之争中同样举足轻重,且更富传奇色彩——张良贵族出身,萧何做过秦朝小吏,而陈平最初却是个穷得差点娶不上媳妇的平头百姓,后来竟高居丞相之位,且在朝廷的钩心斗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7月25日,由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组织发起的“中部崛起与文化武汉”专题研讨会,在华中师大桂苑宾馆召开。会议由武汉市政府副市长、研究院院长刘顺妮主持,章开沅、冯天瑜、张正明、皮明庥、马敏等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一致认为,要突出武汉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拓宽中部城市的文化视野,塑造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武汉。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摘发。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外地的朋友到武汉来,我习惯性地问他们对武汉的感觉如何。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武汉太大了!"武汉确实太大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就以"大"闻名,当时有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口号,而没有保卫"大南京"、"大长沙"之说。今天,虽然武汉的交通便利,但我每次从武昌虎泉坐公汽过汉口看望老母时.单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积极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物质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不协调上。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城市的物质化发展还是文化性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探讨城市与人文的关系,根本目的在于要科学、全面地认识人文文化、人文精神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音江城动感新区》对此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诠释。  相似文献   
7.
探讨文化武汉与中部崛起的主题鲜明及时,时机恰当。今年是“十一五”起步之年,《武汉市文化发展“十一五”建设规划》中指出,武汉市“十一五”期间文化投资共计500亿元资金。另外,中国中部文博会将于今年10月份在武汉召开,以后按两年一届召开,并永久性落户武汉。这势必推动武汉文化产业大步发展。专题研讨会形式好,但应该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