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法律   41篇
中国政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悬挂体位下窒息死亡动物的膈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取悬挂双前肢体位家兔的膈肌和腓肠肌组织,以勒颈致死家兔的膈肌和腓肠肌组织为对照,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悬挂组膈肌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均有缺氧损伤的征象,其中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线粒体病变尤为严重;勒颈组膈肌的改变与悬挂组膈肌相类似,但程度上较轻微;悬挂组腓肠肌轻微病变,但肌原纤维无明显改变;勒颈组腓肠肌无明显改变。结论悬挂体位造成了膈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损伤,形成了机体缺氧的病理基础,可导致死亡;本实验的结果可为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标准提供实验性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刑法中对刑事责任年龄有明确的规定,但有遇到犯罪嫌疑人不能说出或故意隐瞒其真实年龄的情况。骨龄鉴定能准确地推断出嫌疑人的真实年龄,被广泛地应用于司  相似文献   
3.
4.
<正>1 案例资料 2003年5月28日上午,发现在某甘蔗园靠近路边的园地里,有一具被破棉被覆盖着的尸体,遂报案。 现场勘验 男性尸体,尸体头北脚南呈仰卧状,双小腿屈曲压于双大腿下面,膝盖距路基护坡50cm,  相似文献   
5.
<正> 人死后阴茎仍保持勃起状实属罕见,本文作者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 某村民,男,74岁。某年9月某日晚,在与同村一妇女(48岁)通奸时,被人用木棍从背后打击头部致死。现场四周为灌木丛,尸体仰卧于草地上。上身穿白色衬衫,红色背心,下身穿的黑色长西裤、蓝色短裤已脱至小腿,露出阴部,双足穿解放鞋。头皮顶枕部有3处横形挫裂创,相应处颅骨呈广泛的塌陷性骨折,脑组织挫碎,外溢。阴茎呈明显勃起状(见照片)。余无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 电烧伤是电击致皮肤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之一,多分布于电流斑附近,面积小。水中触电多无电流斑,发生皮肤烧伤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并就其烧伤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1案件资料某日7时许,杨某(女,35岁)和2个女儿(9岁,6岁)被杀死在家中。现场大门是铁拉阐门,进门为小食店,店内铁架上有一刀盒,内有菜刀。小食店东南角是通往客厅的小门,客厅电话机的接头被拔掉,过道地面有2种血鞋印。中心现场位于卧室,灯开启。进门正对地上有大量血泊及2具尸体为杨某(仰卧位)及大女儿(俯卧位),杨某右侧地面上有一带血的不锈钢菜刀,刃口成锯齿状。在卧室门与尸体脚部间的地面上有2枚不同的血鞋印。卧室内的衣柜未见翻动,梳妆台上电话线被切断,小床床垫上有约6cm长的砍切痕,床面上有一血鞋印,小床上躺着杨的小女儿(仰卧位),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致猝死的病理变化。方法排除外伤、中毒及疾病所致死亡,收集26例不明原因猝死者心脏,采用作者创建的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法,常规切片、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26例中见心传导系统有发育不全、结构异常、细胞或组织结构移位和窦房结纤维垫等病变,9例同时具有2~3种类型。16~30岁共21例,占全部样本的80.8%。结论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法医学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基层法医学鉴定质量,减少和杜绝错案的发生,是当前基层法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1基层法医学鉴定差错原因1.1检验不全面,不规范,得出的鉴定结论不具排他性。尸体腐败、现场条件恶劣的案件,一些法医放弃对尸体进行解剖检验,或检验简单化,不注重对微量物证的发现收集,忽视一些能反映细节事实的损伤,仓促下结论,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人体静脉血ATP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48名,随机分为6组,肱静脉取静脉血,置于10℃、15℃、20℃、25℃、30℃和35℃下保存;每4h应用ATP检测仪对不同温度下的ATP含量进行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MATLAB软件进行差值函数分析拟合。结果各温度组ATP值随死亡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从取血即刻的1 573.683 E-13mol/L,降至6.00 E-13mol/L左右,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236h(10℃)、163h(15℃)、124h(20℃)、92h(25℃)、72h(30℃)和64h(35℃),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温度组下ATP含量变化与PMI关系的二元三次曲线方程(R2范围为0.976~0.990);进行差值拟合,得到10~35℃范围内ATP含量变化与PMI关系的三元四次曲面方程。结论在不同温度下,人体静脉血ATP降解与PMI关系符合三元四次方程分布,利用差值函数拟合的方法可在温度变化条件下进行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