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积累了丰富历史经验。“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体现了我国大科学体制的优势和特点;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辉煌成就,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标志性成就,也创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正毛泽东与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中国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毛泽东对它的条件和内涵作出了正确判断。1955年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中国要发展原子弹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决议》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作出的重要政治决议,依照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到新时期起点的历史转折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逻辑,这个《历史决议》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它反映了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政治良心和政治勇气。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代化采取赶超发展战略的思想源自列宁,斯大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并强化了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选择赶超发展战略,不仅与苏联模式密切相关,也与国内外形势紧密相连,它的实施使中国初步建立起国家战略防御体系,奠定了中国成为有重要影响大国的基础。赶超战略实施中,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情因素制约与国际环境钳制之间的矛盾,凸显了这些国家正确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特殊规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两弹一星”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分严峻的国际条件下作出的成功决策,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两弹一星”战略的实施以中国特色的“大科学”体制为基础,是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基础上,通过中央决策者、科学家和全国人民的参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就既为中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相对的。夸大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而忽略社会实践的深化、历史的变迁和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性,就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基础做出正确评估。因为,当社会结构成为历史进步的桎梏并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历史地提出相应的实践任务时,就会使文化价值系统本身的矛盾和冲突激化而酿成价值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运动才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庐山会议后期反右倾斗争而来的是“新跃进”狂潮,这是经济工作中“左”倾蛮干最厉害的时期。从“新跃进”到调整时期,“大跃进”难以为继与继续“大跃进”的冲突,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曲折的探索。身处逆境的张闻天,以冷静思考应对莫测变局,用自己的政治生命维护党内民主的尊严,演绎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9.
创新战略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在党的“创新”战略任务中,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它的完善具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重新配置资源的重大意义;创新的动力在市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进步,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和走出低谷的根本途径;发挥科技园区的作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路;加强教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有企业家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以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际上,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引进来”到90年代末的“走出去”,立足点就是创新。以创新统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显示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未来的胸怀和气魄。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加入WTO后必然要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去。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对世界大趋势,党中央果断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路,提出在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的进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抓住机遇、迎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