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劳动法》。此后,我国又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现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劳动法》和其他法律为主体,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和国际公约等为辅助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劳动形式不断改变,催生出了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居家办公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使得传统劳动主体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是否需要编纂劳动法典、如何编纂劳动法典,成为当前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为此,本期争鸣栏目邀请叶静漪、黎建飞、娄宇、沈建峰、王天玉等专家发表意见,并选取林嘉、钱叶芳、佟丽华、李广德等专家已发表文章的观点,对劳动法法典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劳动关系的调整权威来源应当放弃传统的一元论的观点和做法,而引入和推行多元论.市场经济社会的劳动关系具有强烈的三方性,且劳方、资方和政府三方主体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三方主体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自身的目标是构建劳方、资方和政府的社会伙伴关系和劳动关系合作共赢的关键,所以应当确立“三方合作、劳资共赢”的企业统合模式的思想.在企业统合模式的内部,企业应当通过企业行为标准守则和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两个实施机制对劳动者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统合模式的外部,中观自治层面,应当实现劳动者参与权或者劳工三权为路径的可变模式;劳动条件的法律保护层面,可以在强制法主导保护的同时,引入软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解雇制度对劳动者的就业权构成直接影响,法律对解雇权行使进行了必要的禁止和限制.承认并看重解雇权对劳动者工作和生活构成重大影响是两岸学者的共识.对劳动者提供解雇保护在两岸法律中既有相通性,也有各自的特点.解雇保护的预告期与补偿金制度是两岸都采用的,却各有自己的特色.追究雇主非法解雇的法律责任在解雇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是研究者对待法律与法学现象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看法,其运用价值首先在方法论上,即以法理学的方法来思考部门法出现的特定情形。当应用法学设定行为规则以满足社会之需时,法理学探寻并揭示出法律规则的定理,这是法理学定理的价值。法理学研究法律规范质的规定性,这对立法的评价作用十分突出。对不同的法学流派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视野的拓展,而且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法理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始终关注的,提示我们在做规范性研究时,应当始终考虑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5.
林嘉  黎建飞 《法学家》2005,(1):75-77
一、研究概况 对于<劳动法>颁布实施十年的成就,普遍认为这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促进了劳动保障立法的进程,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十年也是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导致就业格局和就业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的时期,因而对完善<劳动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遏制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失地农民、乡镇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使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不与国际劳动标准相冲突的问题;以及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旧体制遗留事项,顺利实现制度过渡的问题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家庭保障的模式已经不再行之有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并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社会法在调整法律关系中既维护特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着眼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的维护.而且,是以维护社会利益为根本特征,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利益.它不同于以国家权力为本位的行政法,也有别于以个体权利为本位的民商法,是在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前提下形成的、具有"公私混合法"的相对独立法域.由此,社会法上的责任与裁判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劳动法确立了我国劳动制度的新规范黎建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反映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制度的必然要求,根据劳动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变。化和需求,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规范。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规范,确认了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9.
巴西劳动法历史沿革问题巴西劳动法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这与世界范围内劳动法大发展的时期同步。1910年至1920年期间,一些州颁布了一批《工厂法》,标志着巴西劳动法的开端。内容主要涉及女工和童工的劳动保护,因工致残保险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等。但上述法律实际上并未能实施。30年代圣保罗、瓜那巴拉湾等工业发达地区因工人运动高涨,迫使地方当局制订了有关8小时工作制,休息时间,参加工会和罢工的权利,最低工资等法令。法令表现出保护雇主利益的倾向,如在劳动争议上,实行强制仲裁。雇主有权采取“同盟歇业”办法解雇大批工人。1943年各州的劳动法规和法令被统一编纂为劳动法典,即1943年5月1日颁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频繁出现。探讨在高校毕业生经历的实习、就业协议、见习期与试用期、就业见习等过程中,如何保障实习中的合法权益,如何解决就业协议与聘用合同的纠纷、如何区分见习期与试用期,以及新近出现的就业见习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