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一、重要学术交流概况 2008年,法律史学界学术交流较为频繁,交流的主题既有法律史学研究,也有跨学科研究,且无论在国际化还是多元化方面,均较往年有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16日~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芬兰共和国司法部共同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的“中芬21世纪司法行政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司法部副部长刘,芬兰司法部国际关系和项目部主任、代表团团长沃德伦,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杨永林,分别代表各方在会上致词。来自芬兰司法部及其他司法行政部门的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局、海淀区人民法院等部门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的制定目前已成为最热门的立法话题。新合同法的颁行 ,意味着制典序幕已拉开 ,其初步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学者参与立法的热情。在此背景下 ,关于一国经济体制之基础、确定财产权之归属和变动的物权法自然被提上立法日程 :学者起草的两个建议案先后亮相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出台。为此 ,我们特约请部分专家学者 ,就物权立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以此为物权立法工作的稳健进行搭建一个对话和讨论的平台 ,并期望对我国的物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法草案·物权法编》制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日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的《中国民法草案》中的“物权法编” ,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建议至少在以下方面考虑修改 :强化所有权平等保护的思想 ;调整物权法的整体结构 ;物权变动的要件设计为强制性规范 ;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增设先占、添附等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规定取得时效 ;肯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必要作为独立一章规定 ;邻地利用权回复称为传统法上的“地役权” ;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关系并存但分别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仅产生对抗效力 ;宅基地使用权可有限制流通 ;准物权应以单行法另行规定 ;让与担保可暂不规定 ;占有保护适用有权占有 ;物权的保护方法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和谐重建法律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大规模、全面展开,重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难题,亟待解决.为了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为灾区提供法律援助,今年暑期,中国政法大学党委组织了二十余名法律专家和博士生,赴都江堰市、绵竹市、北川县等重灾区调研,与当地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环保、规划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次座谈,广泛听取了灾民的意见,形成本研究报告,供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改善晋江市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进一步推动晋江市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也是晋江市政府实施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 为晋江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的有力措施.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永康市未成年人案件为对象,实证分析了未成年人案件的社会特征、程序特征、证据运用情况、实体特征,试图揭示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案件的实际处理情况,为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调整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发展进人高速度推进和高风险挑战共存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提高政府能力的战略要求。本研究报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为、政府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能力、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等焦点问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研究。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