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民意吸纳机制的首要环节,民意搜集机制是解决公共政策民意吸纳价值与事实弊端矛盾的关键。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我国全能主义时代民意搜集机制的研究,文章根据发动主体和搜集路径等维度,把民意搜集方式分成了正向收集和逆向搜集两种,由此根据二者出现频率的高低建构了民意搜集机制的四种类型。通过考察这两种民意搜集方式在全能主义时代的各自典型代表——信访工作与基层调研发现,总体而言,民意的正向搜集方式出现频率往往较低,其发挥的作用也相对有限;而民意的逆向搜集方式,则获得了执政者的大力提倡,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贯彻和应用,这使得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精英体察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城市管理制度存在多重伦理困境:作为城管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官员面临着出政绩与保民生的责任困境;作为执行者的城管面临着尴尬的职能定位、自由裁量权运用以及如何执法的执法困境;而作为政策相对人的摊贩则会遇到违法谋生与守法的伦理困境;作为政策观众的城市居民会面对由其自身多元化需求而产生的对城管和摊贩的复杂情感困境。这些伦理困境使得城管制度的相关行为主体往往无所适从。破解该伦理困境,既需要转变以往城市管理观念,改革和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也需要重新认识和对待摊贩经济,更应改革现有城市治理模式,使城市管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从价值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吸纳民意乃是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吸纳民意所带来的价值冲突、民意的冲突性和模糊性、民意可能的非理性成分以及"邻避现象"的存在等,导致吸纳民意的公共政策并不一定就是"良策"。因而,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应充分认识到,吸纳民意乃是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同时要认可与支持民意的多种表达和输入,尤其要尊重网络民意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合法地位;在面对民意时,政策制定者应采取及时回应、谨慎采纳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刘明厚 《电子政务》2012,(11):76-86
基于近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热点事件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出现的功能扩展现象,即现实中互联网逐步替代现有制度化通道,充当系统成员诉求输送通道的政治现象;基于政治系统论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解析了现有制度化诉求输送通道的功能不足与失调是制度驱动因素,即互联网利益表达的可能性与便利性是其技术因素,网络议题的广泛多元性则是其内容因素,而其根源性因素是中国政治系统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失衡;论述了中国互联网功能扩展现象的利弊,即互联网的功能扩展虽有其利好,但却造成了现有制度资源的闲置,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更可能强化民众对现有制度的不信任;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功能扩展现象的政府应对策略,即矫正并更新现有制度,同时采取"收购吞并"互联网作为政治系统一种新的诉求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5.
搜集到符合实际的民意信息是解决公共政策民意吸纳矛盾的首要步骤,而民意搜集的关键在于民意搜集的驱动力问题。我国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行,乃在于它能够通过相应的隔离-整合-压力机制,依赖于领袖魅力和政治动员的强大外部动力源,驱动民意搜集主体主动开展民意的逆向搜集活动。然而,这种类型的民意搜集机制往往可能面临动力源的单一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在后全能主义时代,由于卡里斯玛型领袖的离世和群众运动的消弭,加上现实生存环境的变化,民意搜集主体出现了内外部动力的双重不足趋势,原先那种通过深入群众来搜集民意信息的逆向搜集方式已受到现实的严重挑战。于是,一系列改革应对措施也逐步出台,但其现实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上,吸纳民意已成为当今政策制定的一条政治公理而不容违背;而在事实层面,民意的诸多弊端导致吸纳民意的政策并不一定就是"良策".因而,公共政策是否吸纳民意就存在价值和事实间的冲突与矛盾.代议制并没有完全化解这个矛盾,而鉴于代议制在现代民主制度中的不可撼动的地位,现实可行的办法是做好民意的搜集和判断,在回应民主价值诉求时也有效避免民意的弊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