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8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洪彪 《中国民政》2011,(10):31-3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民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落实“六个更加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着力创先争优,在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应对民生保障的新挑战和构建社会建设的新格局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推动社会和谐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驱动是安徽省马鞍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根本源泉,所以,加快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好人才发展、政策完善工作,由人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新常态下,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发展及政策创新三者密切相关,需统筹考虑。一、马鞍山市经济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3.
吴洪彪 《群众》2009,(2):60-61
民政工作项目化,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各类民政资源进行筹划、整合、运作和管理,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环境、夯实基础;就是把民政事业真正作为一项产业来谋划,不断寻找民政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每一个民政资源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核心在于通过项目不断提升民政基础设施的运营效能,通过项目不断壮大民政经济实力,强化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民政工作对象服务。  相似文献   
4.
吴洪彪 《群众》2010,(8):46-47
<正>创新是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民政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江苏民政始终坚持创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竞争之要,通过政策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和实践路径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使民政事业发展与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同步。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现代民政”的几点认识 李学举部长将民政工作的职能定位为“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和服务社会”。这个定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完全符合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发展实际,准确地指出了民政工作在“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基础地位和基本职能。“现代民政”,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五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我们涟水县的实际出发,贯彻“十五大”精神,就是要敝开县门,迎接挑战,吸纳多种所有制经济进城入市,促进经济加速发  相似文献   
7.
吴洪彪 《群众》2012,(7):30-30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渠道。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的积极因素,让社会组织真正履行“润滑剂”、“减压阀”、“调节器”等独特功能,有效形成“中间协调层”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吴洪彪 《群众》2012,(11):62-63
民政工作服务民生、连接民心。民政工作做好了,得益的是百姓、推进的是和谐。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民政会议精神,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为增进民生幸福、创新社会管理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吴洪彪 《中国民政》2012,(10):38-39
民政工作服务民生、连接民心。民政工作做好了,得益的是百姓、推进的是和谐。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江苏省民政会议精神,必须增进民生幸福、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吴洪彪 《群众》2010,(3):33-35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它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起码生活保障任务。2009年12月,民政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对我省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克服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取得初步成果的背景下,回顾我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历程,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省委、省政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坚定决心以及建设"和谐江苏"的不变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