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1.
从现有信息来看,我国奶制品行业中的三聚氰胺危害已非一日之"功",且在业内几乎尽人皆知。对此,社会各界在倍感震惊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如此恶劣的经营行为竟能长期通行无阻?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利润。但是,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有很大差异。根据企业谋利方式的不同社会后果,可将企业的经营行为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2.
利益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导致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党政一体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条件下的社会治理需要。中国面临着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挑战。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在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构建复合型社会治理体系的途径,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党政分开,党的领导方式转变的根本诉求。  相似文献   
3.
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不是必由之路1、对“社会形态单线递进论”的反思社会发展按照“原始社会→奴求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循序递进的理论,尽管甚为流行,但这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更不是普遍规律。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中可以看出,经典作家们只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曾经发生过的主要的所有制形式或生产关系类型进行过一般性概括,而没有说过“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至今已有半年多。可以说,新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部法律的颁布引起过如此激烈的社会争论。无论从什么样的立场来看待这部新法,有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即这部法律尚未实施却已失效。现在需要的是总结经验,看看我们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国有制使政府承担了无法承担的责任,这种制度安排不可能适应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化的要求。改革这种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使企业的所有权从政府转向民间。要想获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不仅要求政府退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且要求政府退出企业的改革决策,使企业真正享有制度选择权。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上多次经历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并易随之陷入盲目的泛道德化的批判:其根源在于看不到"放权"所导致的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所必然要求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治理转型.当前,要避免重蹈"放乱收死"的老路,就必须推进制度创新,加快社会治理的多层次、复合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本质上服务于对既有市场经济体系的保养和维修,无涉如何创建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想靠照搬这样的理论来发展自己的市场经济并实现经济赶超,是很难成功的。将市场经济的制度本质限定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模式,是欧美历史留在市场经济理论中的地域文化烙印,这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阶段性现象。当代市场经济超越欧美文化圈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蓬勃扩展,使市场经济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多文化现象。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成功发展,则证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间没有必然关联,这对西方既有的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构成了挑战。中国的发展经验将能为丰富和深化当代市场经济理论做出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一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议论很热。如果根据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分行业的数据,系统考察中国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基本演变趋势可以发现,至少在我国工业领域,并不存在普遍的国进民退迹象。如果继续考察推动中国经济不断民营化的基础性因素,即中国社会对发展致富和现代化的强烈追求,国有企业制度的低效和潜在福利的长期流失,恰恰是无法适应这一基本需要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源于体制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效益增长。  相似文献   
9.
利益多元化:该欢迎还是拒斥?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他们对各类具体政策和制度的态度已经出现分歧,甚至对立。眼下的所谓改革反思以及与之伴随的种种抗议和质疑,究其根源和实质,乃是不同社会群体表达和伸张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盲目投资冲动根源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预算约束已经成为一些民营企业盲目投资冲动的根源。当民营企业主要不是依靠自有财产发展时,运用私有资产时的谨慎就让位于好大喜功的大企业梦。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资源运用上的无问责性,是导致一些民营企业软预算约束的体制根源,这是又一种形式的“政企不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