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0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 为对思想进行思想或反思的哲学 ,以怀疑为起点、以批判为先导为自己开辟道路 ,原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难怪笛卡儿的无前提、无定见的哲学认为怀疑是智慧的开端 ,并提倡无处不怀疑。难怪齐克果大胆断言 :哲学由怀疑始 ,哲学思考之前我们先得有所怀疑 ,近代哲学由怀疑始。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1857年—1936年)可谓把握了怀疑哲学的真谛和脉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通向知识和最终确信的唯一真实道路是怀疑和怀疑论” ,而“常识往往是理智冷漠的名字”。他进而揭示出 :与不动脑筋的推理、轻松的和过分现成的信仰相比 ,诚实的怀…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是指受权人按约定的价格和数量在授权后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如果在约定的行权期股票价格高于约定价(行权价),股票期权受权人就会向公司购买股票(行权),从而获得价差收入。股票期权制度实质是让经营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承认了人力资本是一种稀缺资源,是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25岁了,而我的感情生活依然是一片空白。这之前.我活得很自信,很充实。而现在,我怀疑自己的自信力了。因为,我成了嫁不掉的女孩。  相似文献   
4.
原则问题     
该书的《英文版作者序》中说:“这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它探讨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是自由主义?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自由主义?我们是否应当对法律和道德持怀疑态度?如何定义集体繁荣?什么是解释?法律何以与其说是发明的事情,不如说是解释的事情?它也是一部探讨一些紧急政治问题的实践著作。  相似文献   
5.
证据交换制度无论是对于强化诉讼公正还是提高诉讼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该制度司法实践的成功也表明了这一点。我国近来已用司法解释的形式在民事诉讼中创建了该项制度的雏形,但还很不完善,在效力上也值得怀疑,因而很有必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证明标准是指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等待证事项的证明所必须达到的要求或程度。诉讼证明的结果是裁判认定事实的依据和适用法律的前提,证明标准如何确定,是任何诉讼都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证明标准既决定着案件处理的宽严程度,同时还为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卸除证明责任提供客观依据。刑事证明标准不仅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可以看作一个由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的契约体。人力资本有着变革性和时限性的特点;财务资本有着保守性和无限性的特点。因此财务资本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即“资本雇佣劳动”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 ,交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要揭示法律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首先要解决交易成本的计量问题。交易成本的计量应以交易成本与交易价值的比值来界定 ,以此得出交易成本与交易次数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尹晓涛 《人民司法》2012,(12):15-17
【裁判要旨】交叉型共同犯罪下应结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认定毒品数量;人货分离拒不认罪状态下,应严格审查在案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以及相关的逻辑关系,判断在案证据能否形成证据链,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毒品数量是量刑的重要情节,但不是唯一情节。量刑时,特别是在考虑是否适用死刑时,应当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情节、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当地禁毒形势等各种因素,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