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罚吸毒的根据——《禁毒法》(草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法学界目前在对吸毒行为如何定性问题上有三种观点相持不下,焦点是吸毒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或者说是吸毒的合法化与非法化的问题。是否将吸毒犯罪化,涉及吸毒者是否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对象以及应当受什么惩罚等问题。关于法律惩罚正当性的论证,既有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思路,又有强调个人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以及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国家—社群主义两种立场。前者注重吸毒对社会法益的侵害,后者则关注公民反毒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对抗式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其辩护权以及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成为刑事诉讼立法的焦点。伴随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公正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的提高.程序性辩护逐渐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确认了程序性辩护制度,并构建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从构建司法审查制度和优化程序性制裁机制两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11条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洲 《时代法学》2008,6(5):46-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11条拟在刑法第388条中增设两类“影响力交易”犯罪行为,加强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参与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此项修改内容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第11条采用的修改模式是否合理?其设计的两类“影响力交易”犯罪行为能否满足刑事立法的前瞻性要求等等,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4.
物尽其用与物权法的立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尽其用作为现代物权法的立法目标之一日益得到肯定和重视。以物尽其用的立法目标观察我国当下的物权立法,可知物权法草案在立法原则、具体制度和规则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为充分实现物权法的作用,物权法草案必须全面体现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仅就《物权法》(草案)文本中语言文字问题零碎地谈一些肤浅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句子逻辑性不强、句子歧义、句式不当、概念不清、用语不统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Recently,the news tha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NDRC)will soon release provisional management rules on coal quality has sparked discussions in the market.According to a draft the NDRC has issued for public consideration,the country will limit imports of coal with heat value below 4,554 kilocalories,sulfur content higher than 1 percent or ash content above 25 percent.The policy remains to be discussed.With regard to resource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用工量呈井喷之势。劳务派遣迅猛发展的主要表现为劳务派遣的滥用,劳动立法的缺漏、利益的驱动、企业的经济人本性、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滥用劳务派遣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滥用劳务派遣极大损害了劳务派遣劳动者利益,破坏了劳务派遣市场秩序,是本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处理的主要问题。通过劳务派遣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同工同酬权的保障、劳动监察力量加强等多个层面的治理,将劳务派遣控制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引导劳务派遣规范化发展,落实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 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31次会议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草案 )》第九编是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生所组织了该所的教师和研究生对第九编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也在 2 0 0 3年 9月召开的年会上把这个问题作为主要的议题 .本专题编发的几篇文章主要就侵权领域和夫妻财产制的法律适用规则进行研究 ,对我国《民法典 (草案 )》中的相关条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9.
让与担保在物权化之后,与动产抵押在功能、性质、设定、公示等各方面完全相同,面临同样难以圆满解决的公示等难题.在考察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让与担保产生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动产抵押制度的缺位.在适用范围一致的前提下,两者既没有共存的必要,也不具有共存的可行性.动产与不动产存在质的差别,动产抵押制度的存在并没有造成抵押权理论的混乱,更不会破坏民法物权体系的完整性.废除动产抵押制度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徒增制度变革的成本.动产抵押在我国已成为担保债权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已有相当程度的贡献,故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动产抵押制度而不移植让与担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几种法人经营范围外行为效力理论的介绍分析,论证相对无效说的现实及理论合理性。对我国现行立法中的相关规定作一评论并对民法典草案的相应完善提出建议,也在此基础上对法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以及相关登记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