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裁判要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目的要件不能限制为骗取增值税进项抵扣,对于以从国家获得不法税款利益为目的,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严重危害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秩序,并给国家税款造成巨大损失的,应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单纯的校园人到社会职业人过渡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在求职前,必须排除心理干扰,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心态——  相似文献   
3.
劳动权刑法保护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综合性的基本权利,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护应有层次性,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法律应对措施。刑法作为最为严厉的法律调控手段,对劳动权的保护应发挥最终的保障作用,但亦应调控适度。原则上,只有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侵权行为,才可能纳入刑法的调控视野。我国刑法对公民的劳动权的保护范围过窄,对现实生活中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侵权行为,有必要予以介入。  相似文献   
4.
关于设立逃避债务罪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殿美 《法学论坛》2002,17(2):50-55
债务人有能力履行债务而拒不履行的行为屡有发生。对该行为应否犯罪化和怎样犯罪化 ,尚未有人探讨。本文论证了设立逃避债务罪的必要性 ;并从该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不亚于侵占罪 ,对其不设立独立的罪名而无法以其他罪论处 ,外国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的规定可资借鉴等三个方面论证了设立该罪的理论根据 ;进而探讨了该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和法定刑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王丹锋 《河北法学》2002,20(Z1):88-90
许多企业的破产,以牺牲银行利益为代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立法滞后和不完善、企业无视法律和政策、政府对企业破产过分干预、银行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等诸多方面。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修订和完善《破产法》及其配套法规;理顺银行和企业的信用关系,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银企关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防止企业利用分立、兼并与破产相结合的方式,悬空银行债务;为保证银行信贷债权的顺利实现,银行应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6.
谢海平 《学理论》2010,(24):171-172
第三代诗歌以反文化、反意象、反崇高为旗帜,他们试图通过反文化来回到本真世界,他们逃避自我,通过客观还原、消解意义的方式来追求世界的本真,但诗歌语言仍然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又通过解构语言,大量运用口语来背叛规范化的诗歌语言。尽管彻底的反文化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努力已经打破了原先僵化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88条规定的不是追诉时效延长,而是追诉时效终止.“立案侦查”应解释为“立案”,且不应区分对人立案与对事立案.认定“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不应限定在立案或者受理后才实施,不应要求犯罪嫌疑人知道已经立案、自己已经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已经被告知“不能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不应要求其逃避行为导致侦查、审判活动无法进行,也不需要其具有“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目的.只要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刑事立案或者受理的,就应当无限期追诉,但自首、被当场抓获、扭送司法机关后才立案且未再逃避的除外.相关学理解释忽视了刑事侦查和司法证明的特点,有随意添加要素、不当限缩之嫌,而且过于繁琐、弊大于利,属于人为制造法律漏洞,故亟待澄清.追诉时效制度适用于一切犯罪,主要意义是对追诉时效已过的犯罪黑数不再追诉,而不是对已经立案的犯罪无限期追诉.追诉时效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刑罚权的克制.  相似文献   
8.
本案的主要问题在于耿某某、董某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动机,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行为人是否具有使他人选避法律制裁的动机或目的不明确时,需要综合全案考察行为人作假证明的行为客观上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效果,而是否具有这样的效果也不能仅从实然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9.
张书宁 《政府法制》2012,(23):47-47
从小,默克尔的身体协调性就很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得多。上小学后,她最怕上体育课,总担心自己笨拙的动作会被同学笑话,便经常逃课。老师了解情况后,劝说默克尔:“如果你担心做得不好,为何不等到下课前的最后一刻再去练习?像你这样长期逃避,只会导致考试不及格呀!”默克尔不明白拖延到最后再去练习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0.
于慧  陈思远 《法治纵横》2014,(21):33-36
2010年,一份由“两岸三地”众多名校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曾将富士康滥用“学生工”事件推上风口浪尖。然而,4年过去了,“以实习之名,行压榨之实”的新闻仍然频频见诸报端。不构成劳动关系、无需承担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为企业偏爱实习生的关键原因,以至于某些企业的实习生人数甚至超过了正式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