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裁判要旨】被告人基于变态心理,多次用锐器刺击女性胸部,并造成多人伤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而非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官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掌握的精神疾病方面的常识,就被告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作出基本的审查判断,从而决定是否接受对被告人做精神病鉴定的申请。对于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后果特别严重、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故意伤害罪的被告人,可依法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2.
一、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孙继新,男, 1962年生,山东省泰安市区农民。 1977年因盗窃财物被强迫劳动,其间多次脱逃; 1979年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3年, 2年后刑满释放,在回家途中行窃,当年9月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5年; 1983年 11月脱逃,途中行窃被判处有期徒刑 1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20年; 1984年 11月因脱逃被判处有期刑 3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20年;1992年及 1995年脱逃两次,均被及时抓获。孙犯在济宁、泰安、济南等地服刑,在强制劳动及服刑期间脱逃及预谋脱逃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国的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 ,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类案件就是变态杀人案件。对变态杀人案件的特点进行分析 ,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我国变态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转型以及社会变迁的加剧,个体变态行为也日益突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关于变态行为及变态问题的研究也日渐丰富,主要聚焦于变态问题的内隐性研究、外显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对策性研究及反思性研究五大维度十三个方面。基于以上系统的文献回顾,发现当前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式、研究维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注重跨学科比较和多视角分析,更需要紧密结合大数据平台开展虚拟社会的研究,从总体上提升变态问题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勇变态杀人心理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付犯罪 ,首先要了解犯罪人。而了解犯罪人 ,则首先要研究犯罪心理现象。黄勇的案件属于典型的“变态系列性杀人案”。黄勇的犯罪心理问题主要为 :孤独与冷漠造就其心理内向 ;生活乏味与挫折加强其内心的渴望与想象 ;影视中的英雄暴力行为唤醒其“梦想” ;良好智能与独居成就了黄勇的“杀人想象”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2017,(1):15-17
心理学是对个体心理活动及行为科学的研究,即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内在联系的科学,但凡涉及人的工作,无一不受心理学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将心理学的规律方法充分应用于人民调解中,使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正确分析当事人的心理动机与心理需求,同时正确开展心理疏导,有助于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情绪,提高调解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书上的圈点     
<正>"暂时的历史正当性"辨读徐觉哉《从恩格斯晚年的思想片段中得到启迪》,笔记如下。剥削具有"暂时的历史正当性",恩格斯语。"暂时"是多久?"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暂时"就该结束了。这表明剥削一则有正当性,二则含非正当性———即历史非正当性———到一定时期便不正当了,亦即据时而变。这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异常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犯罪行为通常很难被人理解,进而人们对其行为主体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容易发生疑惑。从犯罪心理角度分析,异常犯罪可包括异常行为、异常人和异常心理三种情况。其中,决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不在于行为异常或人的异常,而在于心理现象中的“能力”是否正常。能力的核心是智力,智力的基础是意识。所以,人只有在丧失意识并具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才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变态心理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是犯罪行为人的精神异常。变态心理犯罪没有明确的动机或其动机十分荒谬,其犯罪行为依心理变态的不同表现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变态人格和性变态者的犯罪行为较为复杂、隐秘,而精神病患者与智能缺陷患者的犯罪行为却较为简单、突然。基于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危害和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预防这种犯罪行为的立足点就是减少变态心理的发生和对业已发生的变态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论变态心理犯罪之预防——从伍勇的人格变态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勇曾经是优秀的中学生,却沦落为杀人、抢劫等八起大案的作案人。其明显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犯罪的心理因素。导致人格障碍的原因是坎坷的人生经历、缺少正常的交往等社会因素,家庭不和谐因素和家庭暴力因素,错误的心理防卫机制。因此预防措施方面要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心理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国家采取强制性的收留措施。重视预防变态心理犯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平安有序之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