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374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成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使教师和学员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是多年逐渐积淀下来的。为了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一个关心成人教育的人,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等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待灌的容器。活动课教学模式更适合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所谓活动课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师精心组织和策划下,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活动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课堂走向社会,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是学生提高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这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听起来不免有些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马列主义理论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马列主义理论人心入脑。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政治教师往往会遇到同样的困惑: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常常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虽然促成两者契合的因素有许多,但政治教师能否以自身优良的素质深深吸引接受主体(学生),缩短与接受主体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5.
6.
吴成良 《政府法制》2013,(16):38-39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谁?”或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真有人答不出,不知道时事政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缺失。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没有政治课,“政治教育”却贯穿整个社会,美国的一些做法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教材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作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体的中学生,如何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把教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既可以用传统美德教育增强政治课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开放性。本文着重探讨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强调互动教学的呼吁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些教师滥用、乱用、错用互动教学,从而使教学互动走进了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2期刊登了孙恒振老师的《价值量计算的一个常见误区》的文章,针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的价值量计算的有关试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孙老师认为,由于试题命制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混乱,导致试题答案不成立或答案不唯一的现象。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看法与孙振恒老师商榷,兼求教于方家。一、"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