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芳芳 《证据科学》2013,(4):499-510
英美法系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专家在审判中的重要作用,而具有偏向性专家证人则是对抗制的产物。在中世纪,专家是以陪审团成员或者法官顾问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的,由法官进行引导和控制.以保证其中立性和公正性。16世纪,随着知情陪审团被不知情陪审团所替代,法院开始传唤专家出庭,就某个专业问题向陪审团提供意见和结论。到了18世纪.英美法系审判中对抗的因素越来越多.双方当事人开始传唤专家作为各自的证人出庭提供意见。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专家证人并不具有偏向性。直到19世纪中期,专家证人开始为各自当事人的利益服务.在法庭上为就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专门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现代意义上的专家证人产生。梳理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历史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已全面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应当具有中立性.并需构建一系列的程序和制度对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2.
The existence of ‘postnatal’ or maternal depression (PND) is contested, and subject to various medico-legal and cultural definitions. Mothers remain subject to complex systems of scrutiny and regulation. In medico-legal discourse, postnatal distress is portrayed as a tragic pathology of mysterious (but probably hormonal) origin. A PND diagnosis denotes ‘imbalance’ in the immediate postnatal period, although women experienc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throughout maternity. Current treatment patterns emphasise medication and tend to elide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ividual sufferer in favour of a blanket disease model. I emphasise the need for a feminist reassessment of maternal distress and the means available to ‘testify’ to its forms, and argue for PND to be analysed in biopolitical terms, perhaps as a ‘habitus’ materialising the low status and pervasive privatisation of Western mothers.
Ruth CainEmail: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是我国司法物证出现的萌芽时期,我国司法鉴定活动中以法医学为代表的最早时期也是出现在周朝。秦代在审理案件时,已相当重视和广泛使用各种司法物证,指纹的运用就出现在该时代。东汉时已形成简单的法医检验初步方法。三国时期司法物证检验的范围较前代有所发展扩大,从死因检验、伤痕鉴定,到笔迹检验、弹丸鉴定均有出现。以后各代出现了大量法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鉴定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发展轨道的背景下,司法鉴定质量和质量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司法鉴定机构的认证认可已经列入相关管理机关的工作议程。本文从实现鉴定意见的合法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求出发,针对司法鉴定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从司法鉴定质量管理的角度,探讨在司法鉴定领域开展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或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推进这项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分地域实施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诉讼程序还是在仲裁程序中,专家证人都是确定案件事实中专业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尽管专家证人的概念具有统一性,但是仲裁程序中的专家证人有着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多是由仲裁程序的本质决定的。如何将专家证人在仲裁程序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避免他的偏袒性导致仲裁裁决的不公,这一问题一向是理论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应对,仲裁立法与仲裁规则中建立了一系列机制,不但规范专家证人的职能,而且一再维护仲裁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证言研究中有一著名的理论假设:即来自于真实经历的证言与经他人教唆或自己幻想产生的证言是有区别的。现代的法庭科学与司法心理学也证实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记忆与想象记忆有着质的差异"。建立在上述差异基础上所形成的陈述有效性评估技术,专门用于检测言词的准确性,现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以运用,在个别国家还甚至被运用于刑事领域。  相似文献   
7.
法院受理鉴定结论争议诉讼案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中,包括医疗纠纷鉴定在内,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满意或者有争议的情况非常多见,对此,法律明确规定,如因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有着客观上的原因。法院受理了该类案件,最后又予以驳回,也有着自身的原因。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再次发生,有必要加强公众法律知识的普及,加强法院办案人员的法律理论及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所谓悬赏取证,是指当事人为证明诉讼事实,以公开许诺奖励的方式,请求证人为其作证的举证形式。诉讼法理论界以及司法实务界针对悬赏取证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从两个典型案例出发,探讨悬赏取证出现的现实基础,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其证据效力;并且悬赏取证不等于收买证人,与收买证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悬赏取证的法律规制问题予以阐述,以期规范我国的取证方式。  相似文献   
9.
邢学毅 《证据科学》2011,19(4):445-456
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顾问委员会2009年2月发布的《加强美国法庭科学之路》明确指出目前美国法庭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存在严重缺陷,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审判服务。本文通过对该报告出台背景和一年多来的争论和反响进行分析,对其披露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详细解读。目前其主要争议存在于设立独立的国家法庭科学研究院和隔离法庭科学机构与执法...  相似文献   
10.
李学军 《证据科学》2012,20(5):517-533
意见证据规则是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意见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立法层面已初步确立,但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十分薄弱。鉴于意见证据规则在美国适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成熟,本文力图以美国为例,全面介绍意见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分析其价值内涵、法理基础,阐释其适用的难点,探讨专家意见可靠性的属性定位,研究意见证据规则下终极问题原则基本被废弃的根本原因及专家意见受到的限制,进而就意见证据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