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4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12月底,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国药集团中国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简称"新冠单抗"),获得国家临床试验批准,它是应对变异株的有利武器,也是中国生物首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治疗用全人源新冠病毒单抗产品。近两年,武汉生物频频"出圈":2020年,98天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批件。  相似文献   
2.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了rv3295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Rv3295;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Rv3295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以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筛选制备抗该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blot验证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亚型鉴定试剂盒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结果显示,Rv3295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大小为25ku。获得1株抗该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F7,其亚型为IgG1/κ;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本研究制备的Rv329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于研究Rv3295蛋白的功能及其与DNA之间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牛型布氏杆菌(Brucella abortus)苹果酸脱氢酶(MDH)单克隆抗体,将牛型布氏杆菌A19菌株的MDH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表达产物被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亚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最终获得3株分泌牛型布氏杆菌MD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被命名为C2、D5和F4。ELISA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 600~1∶3 200,小鼠腹水效价为1∶12 800~1∶25 600;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牛型布氏杆菌MDH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牛型布氏杆菌MDH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基于MDH的布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方法,以原核表达的HB09JY03(ALV-J)p27蛋白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p27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ALV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方法。该方法对p27的最小检出量为1.25ng/mL,且与禽类常见的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马立克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在感染动物12d后有效检测泄殖腔分泌物中的禽白血病病毒。利用该方法检测了491份蛋清样品和180份肛拭子样品,与PCR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6.5%和93.8%。证实,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等优点,该方法的建立为ALV的早期诊断及种鸡场的净化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针对猪带绦虫六钩蚴(TSO)45W-4BX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用IPTG对TS045W-4BX的重组质粒pGEX-4BX进行了诱导表达,并采用Sepharose-4B层析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运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别对其纯度和活性进行了检测.分别用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已纯化的猪带绦虫TS045W-4BX重组抗原,随后用其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呈阳性.之后,再进行加强免疫,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和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TS045W-4BX抗原和GST抗原双系统间接ELISA筛选,最终获得了18株抗TS045W-4BX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其中的4株进行5次亚克隆,最终获取了4株稳定分泌针对TS045W-4BX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金标试纸条法鉴定其抗体亚类均属于IgG1类,轻链为κ型.  相似文献   
6.
以纯化的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单克隆抗体(McAb);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用SDS-PAGE、间接ELISA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制备的Mc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β6亚基配体结合域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4C7、E7C7、B8C9、C2D8和B7B6,其分泌的McAb为IgG2b(C2D8)和IgG2a(C4C7、E7C7、B8C9、B7B6)亚类。制备的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McAb可为深入研究整联蛋白αvβ6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用杂交瘤细胞株3C_2分泌的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腹水经饱和硫酸胺盐析纯化后致敏绵羊红细胞而建立了弓形虫微量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它可检测出含量仅为5μg/ml的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抗原,并且在弓形虫QHO株速殖子感染绵羊和家兔之后的2~6天,血清中即能检测到循环抗原;与正常绵羊、家兔和小白鼠的血清以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无非特异性反应和交叉反应;试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处理后其活性不受影响,且至少能保存3个月之久。从而为早期弓形虫感染和现症急性感染等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和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取致敏的脾B淋巴细胞和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抗O型FMD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1、2G7和6H4。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Abs能与FMDV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以原核表达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3次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融合细胞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检测;阳性细胞株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后,获得7株分泌抗CIAV VP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B4、3C9、3D7、3D10、4G11、4G7和5C6。7株杂交瘤细胞免疫小鼠的腹水及其细胞培养液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是2.0×106、2.5×105、1.0×106、2.0×105、2.5×104、1.5×106、1.0×105和1.5×102、1.0×102、2.5×102、2.0×102、0.5×102、2.5×102、1.5×102。7株融合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98~102条,与其他禽类病毒和MSB1、Sf9细胞无交叉反应,说明这7株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抗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抗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高特异性的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在丁丙诺啡的分子上连接活性羧基基团,通过缩合反应将丁丙诺啡半抗原连接于血蓝蛋白(KLH)和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完全抗原。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等杂交瘤技术,建立稳定的分泌抗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诱导小鼠产生含有单抗的腹水。用辛酸-硫酸铵加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和胶体金膜层析实验测定丁丙诺啡单抗的特异性以及免疫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共获得3株分泌抗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7E6,6G4和3C2。7E6,6G4抗体灵敏度为10.0ng/ml,3C2抗体灵敏度为20.0ng/ml。7E6,6CA和3C2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3.6×10^-9 mol/L,4.3×10^-9 mol/L和6.3×10^-9 mol/L。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7E6和6G4抗体与40种药物、毒品无任何交叉反应,而3C2抗体与吗啡有交叉反应。结论杂交瘤细胞株7E6和6G4产生的抗丁丙诺啡单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