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03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18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法治问题作为全会主题,司法独立、法官独立、法律职业化问题、司法权威的树立等问题又成为热议的焦点.司法独立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础,司法不独立从法院到法官在各方面的干预下进行的裁判难以保证其公正.司法的价值取向在于中立的依法进行判断,并作出公正裁判.司法的去行政化、如何排除相关机关的干预、司法应如何面对媒体公众的监督及质疑,这些都是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法官是在审判过程中进行裁判的主体,法官个人独立对于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法官独立进行法律推理、独立进行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的基础,是维护司法公正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3.
司法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由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人类法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之一,是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标志。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建立、健全法官员额制和法官责任制是完善我国独立审判制度的重大举措,独立审判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司法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监督,而不能理解为妨害司法独立.公众参与与司法理性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概念.应当在坚持司法独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二者的互动关系,促进公众参与与司法独立的协调平衡,以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是裁判权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往往流于形式,鉴定意见的采信率极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鉴定意见基本由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作出,法官难以触及鉴定过程、法官鉴定意见实质性审查判断能力不足,以及公检法一体化司法体制使得法官往往忽视对鉴定意见的审查.鉴定意见审查判断权的实现除需要分离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逐步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和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外,还有赖于司法逐步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由立法向司法转变,媒体对司法监督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媒体与司法之间一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是国际新闻界的共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媒体监督真正成为司法公正的推进器。本文从审判公开、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三个概念分别与媒体监督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包括媒体应保持中立谨慎的态度、司法机关应建立配套制度、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等。  相似文献   
7.
张晓亮 《法制与社会》2012,(13):105-106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其实现受司法环境的制约。制约法官独立的司法环境因素约可分为内外八项。由于这八项司法环境因素在我国并不成熟,法官独立并未确立,也远未实现。中国在立法上已确立的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不以法官独立为核心,其真正实现也有待司法改革和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等司法环境因素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万娟 《中国检察官》2012,(19):57-58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网络这种新媒体方式在现代公众的生活中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对公众的知情权、参政权、言论权、权力意识的强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所发挥的正面效用和负面效用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它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大量真假混杂的信息充斥网络,有时会掩饰事实真相,甚至会形成不理智的民意,影响司法独立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蒋志如 《法治研究》2013,76(4):32-40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在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中属于明确被拒绝的范畴。然而,其却一直存在,并广泛运行于司法实践,还呈现出诸多特点和规律,如死刑案件达成和解比例越来越高,赔偿金额逐年增长,赔偿金额与量刑刑种、刑期呈反比等特点。但死刑案件刑事和解之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对其也应予以规范和完善,如成立国家赔偿专项基金,补足低于法定赔偿金额的案件,将超出法定赔偿金额的部分收归国有等。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只有在"破"与"立"的博弈中才能寻找到其最后归宿所在。  相似文献   
10.
俞伟飞 《法制与社会》2013,(15):122-123
司法权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司法体制的不健全,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人职业道德的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司法权威缺失严重。对此,积极健全司法体制,培育法治文化,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实现司法独立,加强公民法治观念,保证司法廉洁,重新树立司法权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