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民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才有长期的、具有战略性的普法计划,〔1〕而且已经扎扎实实地进行了数十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然而,我们在对公民普法的同时,相关的成果验收却没有完全与普法工作同步进行。当然,我们在以前的普法中都采取了一些验收措施,但这些验收措施基本上都是对有关普法主体工作的验收,而不是对公民整体法律素质是否提高的验收。显然,这样的验收进路非常不利于从根本上把握普法的实际效果。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  相似文献   
2.
夏邦 《法制与社会》2013,(16):295-296
法律反映了所在社会的精神,实在法和理想法的差距体现了人类对美好制度的终极追求,立法和司法的张力表明了法律的不断自我完善,西方两大法系都以自身的方式去探索、协调法与法律的关系;立法在符合一定社会形态的同时,又要同媚俗做经常性地斗争,司法在此不仅仅是实践立法的具体而烦琐的工作,更是完成立法所追求的诸多法律价值的最终的利器。无论在哪种社会里,法律由纸面规则而成为人们实际活动的指引这一过程中,道德因素无疑发挥了它亘古不变的作用。正确看待立法与司法的差距,是成熟的法治社会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法律何以能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娟 《法律科学》2009,(5):3-12
法律信仰是信仰者结合超验体验和理性确信、穿越精神虚拟和物质现实,强化主体意识和工具价值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当代中国必须建构实在法、伦理法和自然法三位一体的法律信仰的理想图景,以解开僵化的“制度之网”,弥合法律文化的断裂和混乱,进而发挥法律信仰的精神激励、文化整合、凝聚和约束功能,至此从根本上验证了为现实功利所累,站在此岸看彼岸的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的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自然法学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法思想与理性始终紧密相联,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中世纪或近代,抑或是自然法复兴时期,法学家们都把理性看成是自然法的精神和原则,甚至把两者直接等同,他们都明确宣称:自然法即是理性的法则,是理性的箴言和命令;自然法由理性所构成,通过理性而被认识。但实际上不同时期的自然法思想,对于理性的定义是不同的。对于他们的考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理清自然法思想的发展脉络,也使我们明白,对于自然法这样一个自足的体系,依然要受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实在法的评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合道德性评价或正义性评价、合法性评价和合理性评价。这三种评价往往被不同的学派、思想家分别使用,而实际上他们是互相关联的,是从三个侧面以三种标准对实在法进行着评价。因此应把三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要求所评价的法律,使之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如果公开发表的新闻构成新闻侵权,而侵权行为的构成又与信息提供者因故意或过失致使提供的新闻材料有关,那么在诉讼过程中法官为了查明事实在法庭调查中要求与信息提供者直接接触的记者向法院陈述信息的来源,新闻记者就应当履行自己的作证义务,如实向法院予以披露。问题的关键是,一旦新闻记者予以披露,受害人就可能会要求追加信息提供者为共同被告,信息提供者就势必要卷入新闻诉讼。  相似文献   
8.
约翰·奥斯丁的《既定的法理学范围》是分析实证法学的一部力作。分析实证主义形成于 19世纪上半叶 ,其基本思想在于观察、解释和廓清外在的“实际存在”。奥斯丁在其著作中对法的定义、法与道德的关系、实在法等方面作了认真评述。当今世界 ,仍然需要关注、解读和回应这一文本中提出的诸多观念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井上茂教授是日本资深的法哲学家,多年任职于早稻田大学(不幸于2002年5月病逝)。他以自己独特的法哲学思想奠定了该校以“原创性”概念为核心,以返回原点、探究事实为基本诉求的法哲学流派.并且试图在当代西方法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具有某些日本社会和文化特色的法哲学。本文即对其法哲学思想作基本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哲 《中外法学》1984,(3):58-64
<正> 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是西欧中世纪最大的经院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家。阿奎那是意大利人,他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罗卡塞卡堡的一个贵族家庭里,父亲是阿奎诺子爵。阿奎那十四岁时入那不勒斯大学攻读哲学和神学并加入多米尼加教派,六年以后,前往巴黎、科隆等地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成为亚里士多德学派大师阿尔伯的学生,并于125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