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矫海  敖金春 《奋斗》2006,(4):48-49
我们来到坐落在嫩江中游左岸的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三家子村采访。  相似文献   
2.
努尔哈赤之于满族、清王朝、满清历史,其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探索努尔哈赤的成功经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理解明末、满清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旌 《侨园》2012,(5):50-51
随着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文化"这一命题被摆上了重要位置.集中探讨文化问题,这是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对道光廿五集团而言,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6)
满族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先祖女真人生活在长白山林之中,擅长狩猎、骑射,以武力统一东北地区,进而推翻明朝统治,统一全国。在发展武力的同时,也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满族文化。但是随着政权的壮大和生活地域的迁移,不断面临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冲击,"国语"和"骑射"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文化也随之被封建化的浪潮所渐渐淹没。从具有代表性的"国语"和"骑射"两方面来探究满汉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冲毁,桥梁可以坍塌,不可摧毁的是抗洪救灾的信心与力量。在灾区抗洪抢险的几个日日夜夜里,驾驶冲锋舟破浪上屋顶转移群众的是党员;在滔滔洪水中打桩固堤保安全的是党员;在滑坡山体旁背老人小孩脱险的是党员;打通绿色通道,确保孕妇母子平安的还是党员……他们说:"我们冲在前,离危险越近,群众就越安全。"  相似文献   
6.
熊元彬 《求索》2014,(9):154-158
清末预备立宪是移植与嫁接并举的二元君主立宪式道路.它以日本大权政治为模板,以中央集权为准绳,先后组建了学界所谓的“满族内阁”、“皇族内阁”.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清廷仿行日本大权政治集权的尝试;是满族排挤汉人的产物;是清廷舍弃立宪派追求英国式议会政治的结果.但实际上,从宪政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言,它们的相继出现又都是时代赋予国人过急心理的产物,是立宪不断战胜专制的阶段性成果,两者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2,(1):66-69
锦州道光廿五白酒,是目前国内唯一沿袭着古老的满族酿酒技艺酿造的白酒.道光廿五满族酿酒技艺,传承了北方山林民族传统的制酒工艺和独特的酿酒习俗,是一份珍贵的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满人入居贵州与清初的两次军事行动密切相关,其时间可追溯至清康熙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随军进入贵州并定居下来的满族,原籍多为东三省。迁入黔地之满族长期与汉、彝、苗、布依等族人民杂居相处,自称为"阿大"。  相似文献   
9.
跟老一代纨绔子弟聊聊天,会发现现在的人连当败家子儿的资格都没有。败家也是一门精致的学问。我认识一个满族老大爷,他们家祖传的爱好是养鸟,而且是相当难养的画眉鸟。这种鸟之所以难养,因为它最大的特长是叫,但刚买回来时,却并不会叫;要想让它开口,得每天早上拎着笼子去遛,遛够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由来     
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代表的满族之所以能统一东北,最后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并维持268年的统治,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明朝末年政权的腐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另一重要原因是满族的八旗制度,加上稍后组建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大约十万铁骑,形成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