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种极端的解构力量,恐怖主义对于国际秩序的威胁和损害不仅在于通过制造恶性事件以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在于借助销蚀主流价值而削弱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础。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将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纳入反恐治理的基本范畴。其中,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力量进行社会解构的行为策略,可以分为以动摇当代领土政治、颠覆主流生命伦理和创设替代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的重释再造,以动员恐怖袭击、滋长恐怖气氛和催生仇恨敌对为主要构成的“木马”植入,以“黑色经济”“黑色宣传”和“黑色技术”为主要构成的反向利用。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路径注重结合预防恐怖主义的内向防御逻辑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外向进攻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国际社会可以综合采取加强反恐实践中的逆向战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和联通反恐治理中的不同系统等多种举措以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维度下的中国网络政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3.16亿人,网络政治参与的时代到来。公民社会需要民众表达自己的声音,在中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尚未深入进行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政治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能。"互动性"是网络政治的特质,具有社会学理论基础。中国网络政治路径的建构,将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形成提供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Motha  Stewart 《Law and Critique》2002,13(3):311-338
This article interro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vereign event and a legal decision that purports to place sovereignty beyond law. It argues that sovereignty cannot be regarded as unitary, and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iterability by which the sovereign event is split from the outset. This dynamic is examined through an interrogation of the non-justiciability of sovereignty in Mabo v. Queensland (No. 2)(1992). Along with the unitary conception of sovereignty, Mabo (No. 2) deployed an absolute measure for community in the form of the ‘skeletal principle’ of the doctrine of tenure. The paper argues that a conception of the political that affirms the One sovereign source of community and law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is-position of law, nation and community repeats the original violence, and will, at best, run aground on the righteous (mis)recognition of the ‘appropriate savage’. It concludes with an indicative rethinking of community through the thought of Jean-Luc Nanc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潮。他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暧昧性、自毁性。它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对于我们研究西方传统文化富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野里阐释了德里达的解构与解构主义,认为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程序能够成为激进力量,这是不容否定的,但它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另一种表述、甚至是新发展,解构主义是社会运动遭受挫折后的一种"无力"的回应,具有虚无主义或回避问题的重要特征,解构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意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其代表作《白雪公主》中,作者表达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通过对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的颠覆重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童话故事和童话式人物的个性观点。对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的文字解读和创作手法的拆解等,基于后现代解构主义视角对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进行了解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法学方法论发展了哲学诠释学的相对主义观点,与科学主义法学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动摇了法治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在后现代法学方法论中,存在着反基础主义、解构主义、新实用主义等几种主要的法律思维形式,它们对法律知识的客观有效性持怀疑的态度,否认法律体系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普遍性标准,也不承认法律可以从某些超越性的道德价值中推导出来,而将法律看作是政治权力角力后的结果,法律的阐释者正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8.
在《〈骑士伟迹之镜〉译者序》中,玛格丽特·泰勒对权力阶层强加于作为他者存在的非权力阶层的赞助修辞、尤其是对该修辞所遵循的自贬—请求—报效的逻辑,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研究其颠覆性本质、特征和意义,将为我国翻译界研究文艺复兴之初的欧洲女性翻译家的创作状况,以及欧洲女性翻译写作话语权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揭开了哲学上后现代性取代现代性的序幕.海德格尔既反对本质主义又反对实用主义.他关于实用主义与本质主义之间具有深层关联的观点,成为后现代哲学家激进批判现代性的理论起点.利奥塔通过对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两个不同方面的拆解,成功点破了本质主义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普遍模式的奥秘.福柯则揭示出,在现代性条件下,文本和权力关系怎样通过话语对社会和它的文化生产行使着一种有效的控制.德里达把文本看作是与外在权力无关的东西,既表明了他与福柯之间的重大分歧,也推进了海德格尔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同时还把哲学拓展到文学领域.本文试图在所有这些方面建立起联系,并且把追溯的源头引向古希腊哲学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宪政体制长期以来被视为挑战分权理论的最有力工具。其实英国最高法院的设置在实质上是契合分权理论的,大法官和内阁的设置只是部分与分权理论相背离。之所以会误读英国宪政体制与分权理论的关系,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分权理论的精细化认识。英国宪政体制之改革正在向外形和实质都更加契合分权理论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对待分权理论时必须谨记:权力是可以划分的,但分权又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