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言文化的国家。而多语言源流并存的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殖民统治时期的遗产。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学校是马来学校,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华小)属于非主流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虽然华文小学是非主流学校,但是约90%的华裔学生却在华小就读,而且华文不仅仅是一个科目,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寻根旅游是按旅游主体的出游动机划分的一种旅游类型 ,其特点重在“寻根”。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寻根旅游也悄然兴起 ,但与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常规旅游相比 ,其巨大的潜力却远未得到发挥 ,所采取的措施力度也不够。我国目前有几千万海外华人华侨 ,尤其是邻近的东南亚更为集中。在我国发展东南亚华人华侨寻根旅游不仅大有可为 ,而且意义深远。一、发展东南亚国家华人华侨寻根旅游的重要意义1、可以借此拓展华人华侨入境游市场。全世界有几千万华人华侨 ,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然而 ,自 1 993年以来 ,我国所接待的…  相似文献   

3.
也谈华文教育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近年来,世界“汉语热”在不断升温,海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来自海外的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背景相当复杂,这使得他们无论是在对汉语及汉文化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方面,还是在汉语学习的特点上,都明显地分化出非华裔和华裔两大阵营。非华裔学生中甚至还分化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阵营;华裔学生中则有以东南亚为代表的聚集华裔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散居华裔的差别。事实证明,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世界华文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华文教育的特点也不同。本文通过对东南亚与日本华文教育的比较,分析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周中坚 《东南亚》2004,(2):34-45
东南亚华文报刊个别萌芽于 1 9世纪前期 ,部分诞生于 1 9世纪末期 ,2 0世纪初开始形成群体并开始其主要的历史进程。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历史的发展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到相继取得国家独立并开始实现国家现代化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相应地经历了从华侨喉舌到华人桥梁的演变 ,经历了从植根于祖国中国到移根于所在国的变化。这个过程同华侨变为华人 ,同华侨“落叶归根”到华人“落地生根”的变化是一致的。一、东南亚华文报刊的出现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6.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已成为全球汉语国际传播效果最好的地区,而缅甸的汉语教学却严重滞后,成为东南亚地区汉语快速传播发展较慢的国家。本文概括分析了缅甸汉语传播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瓶颈,结合缅甸华人华侨所处的政治生态,提出三语学校是缅甸汉语传播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重获生机的缘由,既在于华族民族国家认同的完成,又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务实的外交政策.其内外两方面的推动,决定了本地区华文教育恢复和振兴的势所必然.故而,华文教育在中国-东南亚国家之间,不仅具有商业的功用和文化的价值,而且也将成为区域化进程中一个有意义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华文教育本土化是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必然趋势。泰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始于5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则始于60年代中期。其他一些国家由于政治变化等国际国内因素,甚至将华文学校国有化。在这种情势下,华文教育如何在所在国落地生根并发展?本文将从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困境和出路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教育官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在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汉语学习者,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本文通过发现他们的学习者特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在10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测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林梅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0-66,90
中国对新加坡的劳务输出开展了20多年,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国。中国在新加坡的劳务人员估计至少有20万之多,主要分布于建筑、制造、海事及服务等行业。尽管两国之间的劳务合作总体上发展顺利,但由于两国劳务制度不完善、市场不规范、劳务人员本身的弱势地位等原因,造成一部分中国劳务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两国政府部门的重视,将阻碍中新劳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stellar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90s led many scholars to credit Confucianism as the impetus for it provide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conducive for entrepreneurs of this region to excel. Some even believed that a “Confucian Revival” is at hand and have proposed the 21st century to be the “Confucian Century”. Although the caus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uccess are complex and likely to vary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has been emphasized. Hicks and Redding (1983) commented, “as there are well over a hundre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almost perfect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heritage and economic success could hardly be due to chance.” Another study by Gordon Redding (1990) on the spirit of Chinese capitalism suggested a strong link between Confucian values and modern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s. However, when the same region triggered a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 few years ago, fingers were also pointed at Confucianism, naming it as the culprit behind the downfal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Further, people often loosely refer to Confucianism or Asian Values when analyzing factors relevant to the economy and social matters. They do so without first synthesizing the system of thought upon which they base their claims, thereby weakening their arguments. Moreover, studies on Chinese values are certainly insufficient if not misconstrued by scholars with no Chinese background. How then does Confucianism influence Asian countries? Do Chinese values still exist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ies? Using quantificational tools to support our thesis, this comparative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nfucianism or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sti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mind and attitude of modern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China.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社团①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进而在新加坡的当地社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先简要描述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建立、发展的概况;随后分析了新移民社团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最后探讨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华人从中国移居到马来西亚,除随身携带的少许物资之外便是传统文化、风俗信仰及人文精神。他们将中华文化注入日常生活中,并扎根于马来西亚,成为该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华人文化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断增加,越南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较大的一个留学生生源国,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也随之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学生学习的客体——汉语来进行。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立足汉语的学习主体——越南留学生本身,从学生对汉语言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华商在东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中国具有同文同种的优势,具备了在东盟和中国两地投资创业的成功经验,因而东南亚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独具优势,参与积极性也更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东南亚华商在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全面友好关系,同时也为海外华侨华人自身提供更为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纪之交的南非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现有华人20万人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居住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市、首都比勒托利亚、伊丽莎白港等沿海城市。南非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进出口贸易和开餐馆等。近年来,华人在南非的投资日益增多,涉及纺织、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华文教育虽不易推广,但在华人社团和华人报刊推动下,加之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前景看好。华人参政刚刚起步,但步伐很快,而且能代表和维护华人权益。2003年以来,南非华人屡遭劫难,安全处境堪忧,其中主要是南非社会治安的原因,也有华人社会内部的原因。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速度加快,南非华人移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不会因安全问题而止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笔者赴印尼棉兰华人社区的个案考察为依据,把棉兰华人社团、社团领袖按经济实力、社会活动能力做了划分,并就各层次的社团与社团领袖的关系,分析了棉兰华社的内部结构,以期探讨这一有特色的印尼华人社区。  相似文献   

19.
谷俊  杨文武 《南亚研究季刊》2011,(1):102-108,114
同属于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印两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化和教育往来的传统。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经贸往来关系不断发展,民间交往更加深入。在印度"汉语热"悄然兴起之际,研究印度汉语教学发展状况,探究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印度汉语教学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中印教育文化交流、增进互信和发展中印两国友好关系,传播中华文明和拓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