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居永 《岭南学刊》2012,(1):103-10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我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对珠三角地区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中,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堪忧,亟需党和政府切实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伦理关怀。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喜忧参半,亟需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与调适新生代农民工的消极社会心理,为我国和谐与公正社会建设夯实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白领群体中弥漫着明显的焦虑情绪。一个流传甚广的玩笑是把“白领”称之为“这个月工资白领了”,就是白领群体焦虑情绪的一种幽默表现。还有,“白领们”普遍不愿意认同自己白领身份的现象,也道出了白领群体背后的焦虑和不安。作为一种群体性或社会性焦虑,白领群体的焦虑情绪既是当前我们社会中某种特定社会心态特征的反映,也是白领群体所处的特定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蔡雄杰 《前进》2012,(2):53-55
群众情绪是一定社会中群众的心理表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尤为重要的是,社会情绪具有很强烈的群体情绪认同,在某一群体中,  相似文献   

4.
结构性贫困:流动农民工的弱势处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流动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是社会流动的主体,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是其最突出的表现。中国流动农民工总数在8000万人至12000万人之间,而且每年约以100万人的速度增加。中国流动农民工是一个在不断增长的群体,如果将这部分农民工与本地城镇中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相加,则人数超过2亿,接近中国城市居民的总数。无论从其特点、经济基础、组织管理,还是从群体意识来看,均成为可以和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并列为转型期中国的三元结构中一元。农民工整体上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其经济与社会地位低下。流动农民工作为边缘群体在城市社  相似文献   

5.
社会情绪的灾后疏导,是指在灾后对负面情绪进行心理辅导,对精神创伤进行心理救助,对社会恐慌进行舆论引导,使社会情绪回归正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对受灾者个体进行疏导,以防其出现极端行为;对涉灾群体进行疏导,以防发生群体性事件;对社会进行疏导,遏制恐慌情绪蔓延。与传统救灾方式相比,社会情绪的灾后疏导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与农民工子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结合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心理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个角度为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正武 《前沿》2006,13(2):219-222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就业、生存、维权、心理、交往、身份认同、自身素质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从而对农民工阶层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民工阶层具有较为严重的剥夺感,难以建立起对城市群体与社会的精神归属感,对政府、城市社会和市民的信任度不高,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谁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然而现实却是——白天忙于生计,累;晚上无所事事,睡!匮乏的精神生活,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已经使得农民工的生存方式与日渐偏离了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9.
卢倩云 《桂海论丛》2009,25(6):72-75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其能否成功融入城市是衡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为此,文章尝试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社群隔离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社群隔离现象对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的负面作用,并提出消除社群隔离,促进群体融合,实现农民工群体成功融入城市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部分,因而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群体。青年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市民化意愿,并积极地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诉求。由于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再加上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存在,青年农民工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着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对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网络中"丧文化"的传播主要表现为借用经典台词和动漫表情,呈现出的一系列自嘲、戏谑式表达,是对"现实世界的温和反抗"。"丧文化"是中国社会新时期出现的青年网络亚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涌现的社会情绪、互联网技术发展塑造的媒介生态、部分青年群体求异叛逆的心理动因,共同助推了"丧文化"的传播。"丧文化"流行带来的负面化情绪渲染,对  相似文献   

12.
陈娱 《前沿》2010,(5):43-45
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思想教育环境作为影响农民工思想政治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如何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吴业苗 《桂海论丛》2007,23(6):73-76
尽管农村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性与农村社会保持着默契,但农民工移居城市后,必然会与城市文化发生冲突,多数农民工为此产生文化震荡和心理焦虑。面对农民工不适应状况和城市的百般挑剔,我们在要求农民工主动迎合城市环境的同时,更希望城市政府能承担起改造民工陈旧观念和落后习性的重任,帮助农民工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所处城市化、工业化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不断寻求为农民工建立一个适合其特点的低门槛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对福建省农民工养老保险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了国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从中意识到因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但最终目标是将其纳入全国统一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并对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友宁 《人权》2008,(4):38-41
随着农村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的农民工群体日益增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形态转型任务尚未完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短期内难以被彻底打破,现行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和户籍制度,成为阻止农民工自由合理有序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矛盾客观存在,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险状况乃至整个社会保障水平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付桂芳 《求索》2013,(6):243-245
大规模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涉及制度政策与社会管理问题.更涉及心理融合与心态变迁问题。本文在社会心态的内涵与核心维度基础上,从社会建构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人本主义心理角度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知、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其社会心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重视、为其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其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打工青年艺术团以"用歌声呐喊,以文艺维权"为宗旨,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中形成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纵深联合能力增强、整合社会资源意识和能力提升、服务功能日益泛社会化的特征,并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家园、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诉求、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的载体、增强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认知方面凸显了广泛的社会功能.同时,打工青年艺术团面临着发展困境,这些困境反映了草根青年组织发展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秀华 《求索》2010,(8):71-73
本文通过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基本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社会认同、主观体验等心态差异。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和诉求,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诸如制度、经济、社会及自身素质和心理等深层次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群体的主力,其社会适应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个体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可能,也关系到城乡居民之间的关系,甚至还牵涉到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程度。本研究对在浙江省杭州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认同上有一定的趋同性,社会交往上呈现封闭性,而经济生存上有着明显的脆弱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要积极推进户籍改革,要继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适应,要逐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要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