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传统方法针刺八髎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the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价漏尿情况和排尿次数,采用排尿日记观察日间和夜间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基于治疗后ICI-Q-SF评分下降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I-Q-SF评分,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基于ICI-Q-SF评分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有助于八髎穴定位,提高八髎穴针刺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蜂针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子午流注蜂针治疗,对照组4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 SSZ)、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测患者血沉(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JP2〗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JP〗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汪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新安医家。汪机一生勤于临证,著作颇丰,〖JP2〗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汪机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观点纷多,主张遵从经旨、“治病无定穴”、针灸必先诊脉、针法“有泻无补”、灸主温阳、无病忌灸等,并且勇于批判诸家之说,包括《金针赋》针法、“子午流注”针法、针灸补泻手法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必清胶囊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7例)用必清胶囊,转移因子和骨碎补酊治疗,对照组(43例)用转移因子,骨碎补酊治疗,每个疗程1个月,连用3个疗程,每月观察1次,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1,2,3个月后,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96%,57.58%,71.79%和40.30%,89.39%,97.44%,对照组分别为0%,5.26%,12.90%和18.60%,39.47%,54.8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必清胶囊是治疗扁平疣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曲克芦丁。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完成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显效率为67.65%.而对照组分别为64.71%和35.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藤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272例慢性盆腔炎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6例服用红藤红瘀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136例服用盐酸克林霉素300mg,每日3次。根据患症状、体征轻重程度评分,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136例治愈15例,显效8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136例治愈4例,显效36例,有效56例,总有效率70.6%。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8%(12/136),对照组为32.4%(44/136)。结论:红藤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联用通窍活血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通窍活血针法治疗,即针刺“舌三针”穴位及深刺金津、玉液穴,点刺聚泉穴。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升高程度和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针刺疗法基础上联用通窍活血针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根汤加减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五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维钾片、利巴韦林、双黄连或荆防冲剂口服治疗,两组患儿体温高于38.5℃时均给予退热药应用。结果:观察组痊愈24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8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五根汤加减治疗小儿感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钱石韦汤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泌尿系结石患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金钱石韦汤治疗)与对照组(采用排石冲剂治疗),治疗1—2个月,观察尿常规,B型超声波检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51,6%,对照组为2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6.05)。结论:金钱石韦汤对泌尿系结石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积颗粒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肝积颗粒保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生存时间以及T细胞亚群、AF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瘤体缓解率为20.00%、稳定率为90.00%,对照组分别为16.67%、63.33%,其中,瘤体稳定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升高CD3、CD4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P值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积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常规西药疗法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常规西药疗法。结果: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6%和25.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生脉注射液有明显的改善心功能作用与单纯西药疗法比较,能提高显效率,加快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治疗胃脘痛25例沈智斌(安徽省黄山市中医院针灸科245000)关键词:穴位埋线;胃脘痛中图法分类号:R256.33;R244.8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立诊断。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6~45岁;病程1~12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健胃冲剂及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包括证候积分、胃镜、病理改变及综合疗效)为97.0%,对照组总疗效为66.7%,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该药具有消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疏肝理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4例,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显效率达77.2%,总有效率达97.7%,而对照组分别为36.4%和79.5%,治疗组疗效估于对照组;对胃脘疼痛主症的改善情况,以及HP抗体的转阴率也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风湿骨痛胶囊对寒湿型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80例,口服风湿骨痛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疗程为3周;对照组40例,口服复方雪莲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疗程亦为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12.5%),好转62例(77.5%),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6例(15.0%),好转29例(72.5%),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骨痛胶囊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效,对中医辨证属于寒湿型的各种风湿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心益脉胶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6例冠病患,随机分为舒心益脉胶囊组(治疗组)46例,地奥心血录组(对照组)40例,平均治疗14个月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采用计算机定量测定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变化,同时随访患听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再狭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变的减轻、稳定有病情的稳定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60.0%(P<0.05)。结论:长期服用舒心益脉胶囊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并显减少心脏事件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合针刺升提穴、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针刺常规穴位,治疗组配合针刺升提穴和肩痛穴.每周3次,12次后评定各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4,6,8,12,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分别为25,16,5,4,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刺升提、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取穴少、易于掌握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