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主张针灸必以《内经》、《难经》为本,并对后世诸家针灸之书中违背经旨、“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之处,提出了批评。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认为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的观点不无道理,指出经中所言补法,即张子和所谓祛邪扶正、去旧生新之意。此外,汪机重视灸法的应用,反对无病滥灸;强调施针疗疾,必先以诊视为务;要求医家临床施治,“当知圆机活法,不可守经无权”。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针灸医学的正本清源、拨乱纠偏、传承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机提出“灸治疮疡”“治病无定穴”理论;吴崑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分别取五输穴,且补注《金针赋》;郑梅涧提出“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之三针说,编写针灸歌赋;徐春甫倡导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王国瑞提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首创“透穴针刺”法。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对丰富针灸学术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科理例》针灸治疗外科病探析姚玉芳(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外科理例》,外科病,针灸疗法《外科理例》一书系新安名医汪机所著。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明·安徽祁门人(公元1463~1539年),名医汪渭之子。汪机早岁业儒,后随父习医,继承家学...  相似文献   

4.
“赤凤迎源”针法是飞经走气四法之一,首见于明代《针灸大全·金针赋》,其将“提插”“捻转”等单式手法组合成犹如凤凰迎源的复式手法,达到“通经接气”的效用。其后《针灸问对》在延续了分天部、地部而施针的基础上,将人部加入针法中。《医学入门》则继承了《金针赋》,且将《针灸对问》忽略的呼吸进针法补充其中,最终形成了沿用至今的“赤凤迎源”针法,使该针法成为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催气、行气手法。  相似文献   

5.
赤凤迎源作为一种复式补泻针法,由捻转法、飞法、搓摩法等手法共同构成,通常用于候气行气。该法起源于宋代《针灸神书》,最早记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后经汪机、李梴、杨继洲等医家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传承及发挥。诸多现代医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历代医家均将腧穴分为浅、中、深三层后行赤凤迎源针法,但在细微手法上存在分歧。赤凤迎源针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传统文化不断地被“科学”质疑,中医亦是遭遇被“废止”的浪潮。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针灸乃至整个中医界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了生存和发展,一大批针灸临床医家经过不懈努力,开拓出了一条继承与革新的道路,其表现出既有传承、有发扬,又有变革、有异化。通过分析近代一些针灸医家分别在道与术这两个不同层面的学术思想,认为当前针灸界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及中医典籍的认识,立足对中医道统的继承,用“道”来驭“术”,再吸收其他医学知识,并实践于临床,方能更有利于针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元960年,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北宋王朝,随着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个规模较大的编书校书活动也应运兴起。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王怀隐等奉诏编撰了《太平圣惠方》,并于992年问世。这部巨著共100卷,1670门,16834方,虽然1~98卷涉及针灸内容甚少,但第99卷则以论述针法为主,第100卷又是灸法专论,对保存已佚文献及发展针灸医学都有较大贡献,是继《外台秘要》之后内容较好,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目前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针灸治疗肥胖疗效肯定。针灸可有效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其中中枢调节在针灸减肥中具有重要作用。针灸治疗肥胖的中枢机制不仅包括对传统的“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的调控,还与下丘脑中的多个核团、多种神经细胞、神经递质的异常及中枢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标本理论主要是阐述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义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位置相应;“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1]。标本理论强调了人体头身与四肢的密切关系。对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卫气第五十二》说:“能  相似文献   

10.
《内经》多次提及365个针灸穴位,即所谓“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由于穴位内容散见各篇,且重复或语焉不详者较多,因而历来对《内经》穴位确数记述不一,计有364穴,313穴、986穴,160穴等数种.但均未指出包含哪些具体穴位一笔者据《灵枢》、《素问》、《黄帝内经太素》及《缺卷覆刻黄帝内经太素》,参考《针灸甲乙经》和杨上善、王冰、林亿等对《内经》的注释,就《内经》针灸穴位作一初步整理,载述于下,以共参考,缺漏不当,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06名合肥市居民的针灸认知情况调查,了解合肥市居民对针灸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等客观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内在规律、存在问题,为针灸教学、医疗改革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2.
高忻洙教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对腧穴定位、概念等针灸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腧穴间配伍应用会出现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假说,倡导针药异途而同理,主持摄制我国第一部灸法教学片,为针灸学的发展以及培养针灸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名医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省祁门县人。《伤寒选录》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现仅有一套残本藏于日本,国内据此版本影印出版行世。该书有八卷,卷一主要是采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以广识见”。卷二至卷六部分,为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就六经病证“摘取诸症条中一症,另立条款,为之发明”。卷七为六经病脉汇集,“使人知脉同症异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介绍伤寒方药,分为“药方加减例”“伤寒药性主制要略”和“制方用药之法”三部分。汪机所加评按主要表现在“释疑解惑”“矫枉纠偏”和“解题发挥”三方面。该书对后人学习和研究伤寒病、温病等均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4.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特殊活性物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息传递。针灸能够明显影响海马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受体表达,在保护神经细胞,参与镇痛及心血管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者发现,针灸对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艾灸疗法,它的防病、治病与保健养生作用在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如《本草纲目》曰:“艾,外用灸百病,壮元阳,通经脉,行气补血”。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之说。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在治疗与免疫相关疾病过程中,艾灸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抗过敏反应、抗癌和延缓衰老等作用,这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实现的[1]。笔者对近几年来艾灸调节免疫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急性腹泻,中医称为“泄泻”,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自2005年1月到3月应用香连片治疗急性腹泻病71例,其中联合针灸治疗3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长学制班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试验的重点班种,学生具有基础较好,整体水平高,知识吸收快,理解、推理及思辩能力强等特点。针灸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学生系统学完中医各基础理论课程之后,才开设的一门临床课程,它包括《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治疗学》等内容,其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讨有关著作著述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因,以便准确地判定该书在学术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地位,更有效地评价作者的学术思想。本文拟对清代新安医家吴亦鼎的《神灸经纶》作此方面探讨。1历史背景纵观清代针灸史,初期针灸之术发展尚快,以《...  相似文献   

20.
一《春秋决狱》散见的判例钩沉董仲舒是汉初公羊学大师,长于治《春秋》,《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其依据即《春秋》等儒家经典。《后汉书·应召传》载:“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任,朝廷每有政议,数谴廷尉张场亲至陋巷问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232事。动以经对,言之评矣。”可知董仲舒本人撰著了《春秋决狱》一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录《公羊董仲舒治狱》16卷,《隋书·经籍志》、们B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春秋决狱》10卷。惜乎唐以后散佚失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