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刘长龙 《理论月刊》2003,(12):55-57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性思维,是一种自主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科学创造。批判性思维不仅表征着科学精神,而且表征着科学研究主体的创造力。研究和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对于培养和造就适应创新时代要求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最本质的目标就是培养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造力。才能(主要包括创造力)发展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婴幼儿所具有的神奇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减,教育开发的越早越科学,创造力就越大。而婴幼儿所具备的神奇能力,一般还是一种蕴藏着的创造潜力,具有稳定性差、可塑性强等特点,只有在早期教育中利用其可塑性,增强其稳定性,才能使婴幼儿处在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创造力是集中的注意力和仔细的观察力、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和独特的求新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一、培养幼儿集中的…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高等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顺应当下时代教育改革大潮的趋势所在,也是推动社会转型、创新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面需要,对于推动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激发产业活力、增加经济产值、推动生产力和创造力高速发展、协调改善民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等院校要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真理,加强教育试点创新创造,全面更新和完善育人体系和办学理念,全面构建科学完备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创造便没有科学的发展。而创造需要通过创造力来实现,没有对人创造力的开发就不可能产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如果可以用成果和人才来衡量科学的发展,我们就有理由说:成果来自创造,人才始自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 人的创造力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黄鹂 《公安教育》2004,(10):50-51
一、对公安院校学生创造力的认识(一)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属性创造力是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产品,而这种思维能力则是人类所共有的。简单地讲创造力实际上就是人们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这种新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每天所从  相似文献   

6.
科学有无穷的创造力,而创造又具有两面性,它既能创造和谐,又能带来灾难。只有全面了解科学、科学的优势以及科学的局限,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发挥科学的巨大作用,又避免可能出现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教育是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建设人才。21世纪的教育给受教育者的基本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创造精神尤为重要,这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而别学和实践证明,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往往构成科学创造力的动力。人们的审美能力往往直接成为科学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或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手段。审美教育发展着人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力,这本身就在促进着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熏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  相似文献   

8.
青年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历史。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力资本的竞争,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日本政府早在1982 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 世纪的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编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得到人们共识,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界的理性选择。青年文…  相似文献   

9.
任晓霏  张吟 《前沿》2012,(8):172-173
解读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研究员对于国际化语境下研究生英语教育的全新理念:英语是一种修养;学好英语,放眼世界,开创未来。期望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刘颖 《传承》2009,(6):66-67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2.
一、实施创造教育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创造性教育是学校三种群体(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广大的学生)产生五种效能的教育。一位优秀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的活动都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实施创造教育也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师。他们应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同时 ,还要有独特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创造知识和能力的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掘每个学生多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二是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毅力和献身精神的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等;三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上思维课、进行创造性劳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和发现培养创造型教师等。  相似文献   

14.
郑楚光 《世纪行》2012,(3):19-20
一、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与职责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其灵魂是学术追究,本质是创新,是传承、研究、融合和创造科学与文化,是要把一群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产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智慧。这就要求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是: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为背景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造力、开创性。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人们从事科学创造、艺术创造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人生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就必须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想象力的培养为具体“切入口”,推进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尤其是改变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体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促进青少年想象力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格言     
《群众》1995,(3)
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的行动。——罗曼·罗兰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地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李政道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创造力相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和谐德育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遵循科学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创造规律。德育只有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和谐有效。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师以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创新之力,是当代为师者的教育使命。让我们更新教育理念,以创造之心启迪学生创新意识;让我们创设和谐教学氛围,以尊重之心树立学生创新精神;让我们注重科学方法引导,以塑造之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我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教育之心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开发是一种旨在开发人的创造能力,以不被常规所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活动。创造力开发以普及创造知识,运用创造技法,提高人的创造品质,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内容。创造力开发是创新的前提,体现在创造过程与成果之中。在全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开展创造力开发培训,无疑会对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工作潜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不断创新之路,已经步入了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的世纪。科技和人才资源将取代自然资源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