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大沈阳”——提升沈阳中心城市地位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沈阳”应运而生,酝酿着沈阳的中心城地位将跃上一个新台阶(一)大都市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方面,往往是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有关理论,借鉴其相关实践。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大沈阳”概念的内涵,有必要重温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反响的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的“大都市带”(可称为大都市区的模式之一)理论。戈特曼通过研究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域发现:这一系列大城市的功能性地域(包括城市建成区和与城市具有密切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1990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向海内外宣布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重大决策;1992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人大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议案,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经济观划座谈会,提出了“集中力量先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分层次推进长江沿江地区发展”的思路.这一切,标志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时期的到来一、长江流域区域发展模式选择依据长工流域经济发展根据区域发展理论大体有3种模式.这3种模式对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点线面经济带动”模式.点就是长江沿岸各重要城市,这些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带动长江沿岸各中小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再进一步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发展.这种模式符合经济级差带动发展的理论,着眼点在于依托城市带动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传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已不能全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出发,综合解决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逐步探索并建立基于地区特点的新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以指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4.
包咏菲 《群众》2023,(10):44-4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作为盐城布局数字经济的主要承载板块,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具备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近年来,盐南高新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关键增量,推出《盐南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详细规划了未来三年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举措。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盐南高新区践行“以数据为核心、产业为主线、项目为关键、科创为支撑、企业为基石”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建设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  相似文献   

5.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庆 《群众》2022,(17):49-50
常州高新区作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始终步伐稳健。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04.7亿元、同比增长8.4%,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至全国第21位。今年是常州高新区的“而立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挑重担、扛重责,传承弘扬“创新、开放、大气、包容”的常高新精神,紧紧围绕“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的发展定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凝心聚力书写“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高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或“首脑经济”作为一种带有总部性质的各类公司、机构的高端要素集聚现象,已在中国部分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开始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本文就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总部经济与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与发挥区域优势、总部经济与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对总部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金华市紧紧围绕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目标,坚持“产业共树、基础共建、优势共享、生态共保”的区域发展原则,按照“规划一幅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条龙、决策一盘棋”的要求,统一筹划区域发展,有效整全区域资源,较好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襀了发达市与欠发达县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加快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空间区域理论,以区域人文与自然特征为背景,对两宋时期湘西沅水流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通过对宋代为镇服五溪设立沅州城的典型分析以及“省地”经制州县与“生地”羁縻土司地区两种不同城市发展道路的对比,揭示了湘西沅水流域两宋时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是一个集产业兴盛、城市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指数领先的区域。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发达的产业是基础,兴盛的城市是载体,和谐的社会是目标。重庆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了"产业基地与科技新城"同建的发展理念,在进行产业引进、成果孵化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高品质的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避免了工业园区的单一发展模式,已基本建成了一座集产业、科研、金融、生态、时尚为一体的科技生态新城,成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要增长点和都市风貌展示区。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义乌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发展战略要求,深入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实现了市场与产业、城市与人才联动发展的良性态势,形成了独特的人才资源集聚、开发、培养与提升的特殊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人才发展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十二五"时期,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把马鞍山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定位为"皖江中心城市"。笔者将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依据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要求,就马鞍山市建成皖江中心城市的路径做些思考,谈点拙见。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根据佩鲁(法国经济学家)的增长极理论,  相似文献   

13.
统筹区域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有力支撑。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有关区域发展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内涵,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选择科学的、合理的、遵循区域时空演化规律的统筹区域发展模式和途径,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区是有效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它第一次把学习导入城市社区建设之中,以学习育人为动力促进社区建设的新发展。“十万居民进课堂”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创新形式。一、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背景分析(一)理论基础学习型社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芝加哥学派研究社区的人类生态学思想和有关学者的观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发展理论与中部崛起的产业集群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沿海率先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相继实施和由此释放出来的巨大政策能量,“中部崛起”战略成为人们又一关注的焦点。但中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及其所处的特殊发展机遇与发展环境,决定了“中部崛起”要有新的战略思路。本文试图从区域发展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几种主要区域发展理论的分析和比较,结合中部地区的特点,探索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6.
龙涛 《政策》2002,(6):57-58
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环保局承担着高新区的规划、城市建设、建筑业、房地产、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等多项管理服务职能。近几年来,我们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服务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全力实施“环境兴区”战略,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区域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区域内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聚集体,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人口聚集的规模化、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是其主要内容。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构造区域空间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分为没有政府干预的与政府参与下的两种模式。如果我们将本文城市化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于我国城市化实践,就可以使我国的二元城市化模式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非均衡发展理论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模式,其内涵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不具备均衡发展的资本和资源的实际,提出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或区域,以此带动和扩大其他产业或区域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后富”、“先沿海后内陆”和“三步走”等战略思想及其实施,都是非均衡发展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关系。本文主要基于研究文献,从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学术会议三个层面对城乡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概述,从“点一线一面”三个维度对城乡关系研究的学术轨迹展开理论铺陈,从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实践出路三个角度对城乡关系研究进行反思与畅想。研究认为,今后应努力加强不同区域城乡关系的研究,同时,应努力倡导“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理论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城乡“包容性政策”体系和“城乡共同体”的构建,真正形成城市与乡村的“双向”、“多元”、“多中心”的发展格局,达成城市与乡村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曲红  单汨源 《求索》2007,(9):11-12
针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产业的发展与成长,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结合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分析产业集群升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提出促进两者之间互动发展的对策,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