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世生  张育贤 《前沿》2010,(24):160-16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存亡。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各民族的文化出现了强势与弱势之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经济和科技实力,向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及国家安全。如何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从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及国家安全,成为每一位爱国志士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决定国家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强与弱直接关涉到一个国家文化的安全状况。在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安全的维护面临发达国家的全方位挑战,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与文化安全的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世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3.
林凇 《求索》2011,(9):113-115
非传统文化安全的指涉对象既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文化安全,同时也涵纳了超国家的国际文化规范及次国家的少数民族、社会团体及个体文化的安全。目前,对于国家主权与超国家的安全问题研讨在学界已渐成规模,而对次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却几乎仍是盲点。在文化“融合”与现代性自反这一相互粘附的双螺旋进程中,随着“文化熔炉”(R·斯塔温黑根)的逐渐升温,由文化强权意识所催生的价值危机与区域文化冲突也日趋成为次国家文化安全中的潜风险。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行为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论文以陕北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蕴藏及其保护状况阐述,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图提出有效措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而加强我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事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一 文化主权是一个与文化霸权相对应的概念。所谓文化霸权,是指霸权国家从本国的利益和战略目标出发,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强势地位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迫使别国接受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达到制约、影响世界事务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过程目的的一种国际霸权行为。二战结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美国进一步将文化当作谋求世界霸权的重…  相似文献   

7.
项江涛 《思想战线》2016,6(4):78-82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价值观的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被赋予了特殊的战略价值,被纳入到国家的战略层面考量。在我国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要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民族凝聚力,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一性”融涵区域文化生态的“差异性”|构建对“现代公共人文精神”认知的均衡性,构筑民族地区民众对现代文化的“归属感”,并以此引导多元文化需求的升级,从而实现公共文化体系的社会文化效应与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论述,是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自信、开放、多样、创新、务实"的文化安全观,大力推进以意识形态安全、核心价值观建设、现代传播能力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安全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银兵 《前沿》2010,(15):155-158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相关问题也相应地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而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目标性等问题也理应引起众人关注。基于此,本文认为民族主体经济上的自觉、国家参与以及民族文化的社会劳动积累是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基础;作为资本的民族文化应该是来自生活世界,又高于生活世界,并具有高度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资本化的三大目标是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就是在这样的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前设性、实体性和目标性条件分析中,文章完成了对民族文化资本化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文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上文化实力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成为最具深刻内涵的竞争,文化对抗成为带有根本性的对抗,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团体、单位文化,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6.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