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真善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新 《前沿》2010,(14):197-200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高校德育之追求。高校德育体现真,即追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德育目标合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德育内容体现时代精神;德育方法适应新人类的特点。高校德育体现善,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学生性:德育工作为了全体大学生,德育工作依靠全体大学生,德育成果惠及全体大学生。高校德育体现美,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和谐性:高校和谐发展,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明确德育的内涵、重要性,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亲和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 《理论月刊》2005,(11):155-156,158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亲和力是指高校德育工作者以自身特有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亲近、和谐、感染、凝聚的力量。德育工作者的亲和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教育者对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亲和力将是新时期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德育教师责无旁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要求德育教师自身要硬、德育手段要多样、整体德育环境要强化,以此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决定着德育的功效与成败.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德育工作者就必须走专家化之路.走专家化之路是21世纪的呼唤,是国内外德育的成功经验,是德育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德育对象的内在要求以及德育人才作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谈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政治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对高校的学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因此 ,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在德育观念、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机制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工作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正视传统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分析其处于困境的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改变德育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模式,将德育与智育区分开来,促进正面教育与间接渗透的统一,进一步搞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之职责所在,而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德育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则应当居于首要地位.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尚未构建一个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以为可以从加强对德育理论的研究工作,解决全员德育意识不高的问题,探索多样化和可操作性的德育方法,建立科学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和优化德育环境等几方面入手,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践性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青年论坛》2002,(2):74-75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是高校之职责所在 ,而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德育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则应当居于首要地位。然而 ,由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尚未构建一个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 ,使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 ,笔者以为可以从加强对德育理论的研究工作 ,解决全员德育意识不高的问题 ,探索多样化和可操作性的德育方法 ,建立科学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和优化德育环境等几方面入手 ,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改进高校德育策略,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本文提出德育工作应更新德育工作者的人才观念和德育工作的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加强高校德育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桂平  王晓华 《传承》2007,(7):122-123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重视生活道德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德育评价机制;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应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德育队伍.德育工作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德育理论要完善繁荣,德育方法要创新,整个德育建设要有大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使用人才,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高校德育才能出成果,出精品,才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可以说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要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龚晓会  常玉荣  蔡振禹 《前沿》2009,(11):138-141
高校德育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公寓社区班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新的组织形式,以其为核心,可以带动组织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实践方式的创新,解决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工作的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14.
莫雪玲  闫雪梅 《传承》2010,(33):72-73
非智力因素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的基础,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主要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应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德育队伍。德育工作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德育理论要完善繁荣,德育方法要创新,整个德育建设要有大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使用人才,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高校德育才能出成果,出精品,才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可以说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要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要从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德育载体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德育方法上要注重目标统一性与层次多样性相结合、理论教育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研究探索与人格感染相结合、激励法与成就法相结合;载体创新方面坚持渗透性与专题性相结合、聚合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蒙爱群 《传承》2009,(4):82-83
由于道德主体道德需要的欠缺、大学道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大学德育工作机制存在着缺陷、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通过加强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培养,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健全德育工作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道德主体道德需要的欠缺、大学道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大学德育工作机制存在着缺陷、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通过加强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培养,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健全德育工作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李朝运  胡平 《传承》2013,(4):34-35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环境复杂、内容固化、方式单一,实效性差,德育形势不容乐观。如能把影视教学法引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将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影视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视资料在高校德育中的不利影响,以确保它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丹丹  邵妍  曹万鹏 《传承》2011,(18):42-43,87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原则及机制。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三贴近"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及德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健全运用德育工作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