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青年非正式群体是与青年正式群体不同的一种群体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群体的组成没有明文规定,不经过正式审批也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而是由青年根据各自需要,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发自愿组成的.维持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纽带是情感因素,一旦群体成员因某种原因产生了情感矛盾,这种非正式群体就会自然解体.  相似文献   

2.
正式群体,是根据整个组织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某种具体任务而有意识、有目的组成的群体,如机关、企业等。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自发产生的,它建立在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感情和心理方面的联系的基础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有确定的组织结构,有人们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群体的  相似文献   

3.
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的发展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生理、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青年期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定型定向的关键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人喜欢结群,他们常为实现某一目标和实现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行种类型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青年工作者往往只强调对青年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关心和指导,甚至简单地把非正式群体一概斥之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小团体。事实上青年非正式群体是广泛存在、异常活跃的青年群体。它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青年的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年中非正式群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且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这些青年非正式群体到底怎样看待,应持什么态度?我觉得对于当代青年中方兴未艾的非正式群体不能用传统的二值逻辑思维方式去给予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应该进行唯物的、历史的、辩证的、具体的分析之后再下结论。一、第四次崛起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规模的青年非正式群体热潮: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中国青年中间的非正式群体比较活跃,其群体形式大多存在于青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管理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倾向性具有很大影响。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者的目标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起正面的积极作用;而当两者相背时,非正式群体将会成为正式组织运行的障碍,甚至对组织具有极大的危害。对高校而言,在组织管理中应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用良好的党风、校风、学风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目标导向,通过目标管理,把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目标行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没有官方明文规定,或不须组织认可,成员之间以共同的观点、利益、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这一特定场所里,也存在非正式群体。监狱中罪犯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监狱按照惩罚改造罪犯需要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罪犯在服刑期间,为了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军营生活日趋多边化,出现了一种独立于班、排或党、团等正式组织之外,以志趣、友谊、乡音为基本纽带而自发形式的一种团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疏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一) 应克服“左”的思想偏见,把引导“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作为加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必要补充。“非正式群体”中经常谈论的问题,大至国家、军队的大事,小到对人和事的评论、个人的欢乐与忧虑。无所不及,无话不谈。如果引导得好,常常能够起到思想互助、增进知识、加深友谊的作用。如若不加引导,这类“非正式群体”与“小集团”之类的  相似文献   

8.
罪犯群体,包括由行刑机关正式组织的群体和由罪犯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作为在行刑场所存在的一种特殊群体,与其它社会群体在成员构成、活动规律、相互关系、群体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非正式组织成员流动性强,以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目标设置为进行自我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检验正式组织工作。管理积极型组织,采用强化自我教育、构建学习型非正式组织、适时转化为正式组织的方法;对于中间型组织,引入管理学中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加强激励、处理好激励与保健因素的关系;针对消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实施刚柔相济的管理措施,一方面加强多种渠道的沟通,另一方面,以学校的硬性制度引导和规范其行为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大学生小群体及其成因小群体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认同而自发结合起来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小群体是指处于相同年龄段的青年大学生为了思想上认同的需要或情感归属及交流的需要,而结成一种伙伴关系.相对正式群体而言,它不用任何部门批准.成员没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职责和行为准则.成员之间互相作用,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11.
蔡根畅 《求索》2012,(6):211-213
非正式组织群体成员以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联系的,其存在的基础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谋发展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充当着不同的伦理角色,形成了特有的伦理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伦理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在社会的伦理关系中,既带来了伦理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伦理的问题与社会的激荡。对个体、社会、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伦理调控需从伦理文化调控、核心人物伦理控制、组织伦理调控、人性化主体伦理调控及伦理教育实践调控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凌学武 《前沿》2006,(10):148-150
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结构中,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设计而产生了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了自然的人际关系。在现代复杂社会环境中认真追踪非正式组织的发生、发展,研究其内在规律,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对现代组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震灾中的青年组织:应急响应与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青年组织的类型入手,探讨震灾中青年组织在响应速度、救灾方式及持续性三方面的差异和应急响应的共同特点.认为目前正式青年组织在我国青年组织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非正式青年组织发挥了部分功能,社会自组织功能还受到约束,尚待发掘.就我国青年组织而言,应当视灾难为提高自身应急能力和发展细织的契机,特别需要捉进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农村非正式组织在农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通常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类。正式性组织一般是指县乡(镇)党委、县乡(镇)政府、村支部、村委会等;非正式性组织则五花八门,如家(宗)族组织、宗教组织,近些年兴起的“公司加农户”组织等。非正式组织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联系,伴随着人们的态度、习俗形成的,尽管它缺少正规结构,但它有沟通信息、影响个人意愿,增进个人归属感、自尊心等功能。当前,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明显提高,农村道德教育的物质条件也显著好转,但毋庸讳言,农村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做得不够;农村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群体形成具有自发性;群体结构具有不稳定性;群体成员信息交流多元化;群体成员凝聚力强;群体种类具有多样性;核心人物作用大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必须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控制:要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合理性;要根据非正式群体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要认真做好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群体心理;要注意调整和改变非正式群体规范中的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的东西;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7.
余练 《求索》2023,(1):167-174
当前,基层政府的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发生了变化。治理转型下的基层目标设定权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基层检查验收权从“及格达标”转向“末位淘汰”,基层激励分配权从“监督较软”转向“监督下乡”。针对部分村干部胜任力出现的困境,应通过强化正式激励和拓宽非正式激励,引导本土性人才、返乡农民工和青年创业群体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农村干部年龄结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可分成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部分,前者指来自公共部门的制度性支持;后者指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的非制度性支持。保障贫困青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目前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通过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向贫困青年女性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非正式支持,为贫困妇女积累人力资本创造必要条件。但是其中多数由于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效益规模成长困难,项目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本文剖析了陕西省妇联“红凤工程”独创的贫困女生高等教育社会支持机制,以促进该项目成功经验的传播和扩散。一、“红凤工程”项目1…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正式团体是经过有关政府机构周密考虑、精心组织的一种有形组织。非正式团体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害关系为基础结成的小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磨擦,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分化出了青年这一“准社会成员”群体,这一社会群体不仅以他们特有的心理标志体现出来,而且还以他们的政治主张、文化圈、生活方式等体现出来,而表现内容的剧烈形式是青年运动。青年运动不仅强烈地表现出青年这一社会群体独立的要求和意志,而且其本身表明青年已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