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德英 《前沿》2007,(6):120-123
引渡是有关国家进行司法合作,移交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附条件引渡;在主动引渡中,充分利用刑罚转换;正确认识当前妨碍引渡的深层政治因素;明确区分政治犯罪与政治行为;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等是跨越引渡实践中的法律障碍的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外逃犯罪分子的增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要使这些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必须依赖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而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与各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社会盛行人权与引渡相联系的发展趋势,阻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主要有死刑、酷刑、强迫失踪、不公正审判及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等问题。我国要想把外逃罪犯顺利引渡回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引渡合作。针对死刑问题,我国应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附条件引渡只是目前的过渡性手段,我国应承认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积极推进引渡条约的签订,而最彻底的解决途径就是取消一部分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判决。针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惩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监狱条件等这些人权因素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同时应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条款,实现对经济职务犯罪人的引渡。  相似文献   

4.
引渡是国际公法的主要制度之一,是国家间在相互尊重主权基础上展开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引渡理论精微渊深,一直以来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的发展休戚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权利的实现途径。以引渡实践为依托,对引渡理论特别是引渡诸原则进行历史梳理,同时结合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大背景,讨论引渡实践的困境和引渡替代措施的前景,对我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实践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死刑不引渡"原则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和废除死刑的趋势而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中国传统上一直回避这一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障碍。我国应当理性地接受这一原则,并且对国内立法作出相应完善,以配合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司法协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引渡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渡法不是基本法。引渡法具有部门法的性质 ,是由一系列针对引渡事项的程序规则组成的法律 ,属于特殊程序法 ,又是解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的专门法。引渡的性质是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 ,是国家实现司法主权的体现 ,仍然属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事务。在我国引渡法中运用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引渡法中的裁定权主要有两类 :即行政裁定权和司法裁定权。我国采用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模式是可行的方案。在引渡法中引入人权保障的观念是现代引渡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广泛开展,引渡作为国际司法合作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已经且将继续为联合打击国际犯罪提供便利,因此关注国际犯罪引渡问题的特殊性尤为必要,本文即以此为视角分析了国际犯罪,引渡及其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国的立法和实践出发,对其特殊性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许韬 《公安学刊》2008,(6):46-47
近年来,我国跨国(境)经济犯罪日趋严重,外逃犯罪嫌疑人亦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基于政治与法律等各层面原因,目前外逃贪官引渡回来的成功案例还比较少。在此背景下,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业务部门的同志,参加以“跨国追逃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08“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共同研讨当今世界各国追逃的最新理念和工作模式,交流世界各国追逃的法律制度、司法协作模式,学习和借鉴各国追逃经验和做法,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国追逃工作模式,提高跨国追逃与国际合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文乐 《前沿》2007,(8):102-104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权运动的发展,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地位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基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没有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原则",从而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与不足。为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完善相关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腐败犯罪的国际化促使了反腐败国际合作法律制度得以建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目前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存在腐败犯罪法网不严、双边引渡条约数量有限、死刑不引渡立法模糊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的立法缺失等法律障碍。对此,我国首先要严密刑法法网。其次,力争与更多的发达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从近、中、远期完善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缺陷,并积极探寻引渡的替代措施。最后,在刑事诉讼法中应当确立承认与执行外国刑事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1.
贪官外逃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击各种外逃犯罪分子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努力,但社会制度差异、死刑问题等成为影响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重大障碍.为此应积极探索国际司法协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引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制裁国内犯罪中进行刑事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国际社会制裁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中普遍接受的一种刑事合作形式。引渡的直接后果是使被引渡者得到刑事处罚;引渡必须要遵循各国公认的刑事司法原则。恐怖主义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双重归罪原则应用中存在追诉时效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头号安全问题。恐怖主义犯罪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带来了恶劣影响。为此,我国颁布了《反恐怖主义法》以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其中,境外反恐成为一大亮点。境外反恐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在境外反恐上存在反恐合法性、管辖权、恐怖主义犯罪认定与程序、证据交换、境外侦查与引渡等现实难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型反恐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完善国内立法与司法,以及加强与他国反恐合作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更为重要的是,条约首次规定了死刑不引渡条款,从而表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引渡条约具有条约的属性,死刑不引渡条款在中国的适用对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带来了若干挑战。为此,我们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当前国际发展的趋势,对《宪法》及相关国内立法予以适当的修改、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死刑不引渡条款在中国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跨国追逃的实践来看,一国犯罪嫌疑人潜逃国外,请求国欲将其引渡回国进行调查起诉,一般需要向被请求国提供被引渡人的逮捕证。在我国,职务犯罪案件中只有在监察机关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才可以由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那么如果犯罪嫌疑人已逃往国外,案件还未移交给检察机关,则无法对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签发逮捕证。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调查不属于刑事诉讼,在职务犯罪的调查阶段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针对跨国追逃中逮捕证存在困境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专门的"引渡逮捕"条款,或者先签发逮捕证,外逃人员被引渡回国后再由监察机关进行补充调查。  相似文献   

16.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犯罪形式,理应成为引渡制度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全球化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现象已越来越呈现出跨国性加剧、多元化发展、智能型运作等新的发展趋向,并伴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对现代引渡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加速暴露了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匹配、不适应等缺陷,给引渡进程的顺利完成制造了诸多障碍。面对新形势下的涉恐引渡困境问题,需要重点从法律层面就利益关系理顺、合作体系完善、操作程序简化等环节予以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开展引渡的条件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引渡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政治犯罪"概念本身难以界定等原因,导致该原则的适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今国际司法协助中,政治犯罪不引渡不断受到限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例外",甚至已经有取消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在海峡两岸的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具体而言就是在逃犯移交---"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的遣返中,同样面临着是否适用"政治犯罪不移交"的问题。作为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海峡两岸应当摒弃政治犯罪不移交原则。  相似文献   

20.
特定规则是否具备国际习惯法属性是国际引渡制度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表明,特定规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规则,它不是刑事指控引渡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也不能有效地保护引渡国家或刑事被告的根本利益,美国法院不需要、也不应该将特定规则适用于任何非条约为基础的引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