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社会思想家福柯在研究微观权力时指出,在政治生活实践中一种权力技术建构一种生产性关系。在福柯权力观的学术思维启发下,笔者对官德和政府治理做出一种新的解读,即官德是一种重要的权力技术,是构建政府官员与民众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与策略。在此意义上,政府治理则是官员通过官德这种权力技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就政治事务与社会事务而建构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涛  梁哲浩 《求索》2022,(1):172-183
由于发生在社交媒体的"政府—民众"对话往往是公开可见的,因此民众可以在不亲身参与"政民互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围观"间接地获得与政府沟通的相关经验。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考察民众直接参与"政民互动"的经验,而忽视了间接经验的潜在意义。因此,可以构建一个中层理论模型,并通过分组对比实验证明,政府回应行为的质量会影响"围观"在线政民互动的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围观"民众感知的政府回应性则中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公开的政民互动中,政府的回应行为模式对"围观"民众的"溢出式"影响及其过程机制,为推动电子政务运营质量提升、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司型地方政府是一些美国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一个有见地的概括。它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解释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运作过程类似于现代公司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设定目标、灌输政策、行政包干、绩效考核等四个环节,运作过程中往往带有竞相创收、争权、争利以及扩容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政府再造”面临的六大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国家“政府再造”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把它应用于我国的政府改革实践却面临着六大冲突:即政府职能市场化与政府公共职能缩减的冲突,企业型政府效率行政观与民主行政观的冲突,行政权力分散与地方和部门争权的冲突,“顾客至上”行政理念与回应民众需求渠道缺失的冲突,公共服务社会化与非营利组织不健全的冲突,行政权力的扩张性与行政法制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8,(3):26-26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日前强调,在立法过程中,要避免政府部门“争权而不负责”现象,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应该建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必受罚的机制。毛如柏特别提出,在将来的立法中,必须解决政府部门通过立法揽权的问题。“过去有这样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信任是指民众对政党、政府的信任,它是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也非常强调政治信任的重要性。群众路线通过增进民众对政府官员、公务员的信任来增强对政府的信任,符合我国民众的信任的心理模式。当前要以实行“八项规定”和“整顿四风”为契机,走好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7.
刘春春  刘浩林 《传承》2013,(11):42-44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信任是指民众对政党、政府的信任,它是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也非常强调政治信任的重要性。群众路线通过增进民众对政府官员、公务员的信任来增强对政府的信任,符合我国民众的信任的心理模式。当前要以实行“八项规定”和“整顿四风”为契机,走好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安》2014,(23):26-27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最理想的治理模式就是警民共治从某种意义上说,警民关系是政府与民众关系的晴雨表,民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反映出对政府的满意度,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度集中地反映出对政府的信任度。湖州的警务改革也是一种警务模式的革命。通过民意来重构整个警务过程,把民意引入决策、监督、执行、评价、用人、问责、奖励等全方位的过程,这是对传统警务模式的重大突破。首先,湖州警务改革的核心是民意导向。  相似文献   

9.
体制性迟钝是一种"利益性迟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应对过程中表现出"体制性迟钝"的现象.笔者以为,"利益性迟钝"是体制性迟钝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所谓利益性迟钝,是指由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一些党政官员,在热衷于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过于漠视民众的利益,不把民众的利益当作根本利益,因而在面对因民众的利益和要求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常常是对下无动于衷,对上谎报、隐瞒;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常常是采取简单化的压制方式,从而导致了群体性事件升级.  相似文献   

10.
新行政处罚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的赋权基层方式,既是确保有效赋权和基层行政处罚权正当的关键,也是判断基层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行政处罚法中赋权基层方式的本质特征在于行政管辖权的转移,但这不同于管辖权转移的一般规则,省级政府作为转移主体的正当性及其独特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管辖权转移的一种新方式。实践中,地方政府在具体适用过程存在赋权规则笼统、赋权标准模糊以及与行政委托混用等问题,省级政府应根据自身角色定位分别寻求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任: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的政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级人大在审批政府预算时一般都会确认政府预算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对预算审批权在各级人大的权能归属却没有统一的认识。从现有著述的观点来看,主要有立法权说、监督权说、决定权说和独立权说。笔者认为,预算审批权既不合监督权的特征,也不宜将其划为决定权。因为预算的审批过程是一个决定的过程,是对开支机构的事前赋权行为,而预算执行监督却是保障性的权力,是自己控制自己授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12,28(2):107-111
非正常上访与基层维稳的内在勾连关系表现为:非正常上访意味着基层维稳过程中民众与基层政府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对话和沟通,以及基层维稳运行过程中民众对基层政治主体、治理规范和程序的不认同。当前非正常上访被广泛地视为一种严峻的社会危机而予以"问题化",并呈现出非正常上访的主体向体制内延伸及非正常上访的方式暴戾化的动向。要有效破解非正常上访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防止法律纠纷溢出司法渠道;二是完善信访问责制度,防止民众将非正常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博弈手段;三是完善人大代表的民意沟通功能,防止民众将所有的诉求向基层政府倾泻。  相似文献   

14.
陈发桂 《岭南学刊》2011,(6):121-126
管治视阈下基层维稳的惯性思维展呈为:重视体制维稳而忽略制度维稳;重视维稳结果而忽略维稳过程;重视事后补救而忽略事前防范。这种管治型的维稳思维导致的结果是政府的维稳与民众的维权陷入非理性博弈状态。要有效矫正基层维稳的管治思维定式,应当从“管治”走向“共治”,让民众从维稳的对象转变为参与维稳过程的主体。只有从民间组织介入、完善基层维稳问责评价体制和提升政府公信力入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基层维稳工作中“共治”思维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以实现民众参政议政权;二是接受民众投诉并依法交由有关机关作出处理,以实现民众权益的救济权。但是,近年来信访制度实现民众参政、议政权的功能几近丧失,而救济功能却日益膨胀.致使信访制度的价值发生扭曲。基层的信访工作面临着转变观念、改革机制、创新办法的多重挑战。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创建的三级信访代理服务的工作方法,通过建立信访代理制度,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代理服务平台,让信访工作下沉到百姓身边,不但使信访制度的功能得以回归.效果明显增强,而且使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得以体现.使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更加贴近,使社会矛盾产生的源头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体偏向于"经济人"。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公务员在经济行为中存在双重委托利益关系不对称、权力与责任不对称、激励与努力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地方政府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经济人"偏向,导致某些公务员产生弃责争权逐利、机会主义、"一把手"专政和寻租腐败等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大月刊》2009,(1):36-36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大规模投资最好是投向那些能够增加民众就业的项目和行业,以及减少民众支出的公共品,甚至直接对低收入群体派发货币,这都比投向其他的项目和工程更能扎实有效地刺激民众的需求,抑制经济下滑。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为了解决短期问题而忘了长期目标。中国经济的长期目标就是要解决制约内需增长的消费问题,或者说是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是近几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基本内涵是指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政府的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转变为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要务.在公共治理的实现过程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政府除了要处理好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外,还要做好政府内部的自身治理,建设高效、有力的政府,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有效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从当前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工作来看,政府内部治理的核心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主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博弈论成为当代政治学理论的主题,在现实社会实践中表现为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的博弈。政府与民众的博弈可分为三种,即投桃报李策略、以牙还牙策略和惩前毖后策略。政治博弈论模型的推演说明,重复博弈的结果不受政府与民众所采用策略的影响,最后会生成纳什均衡,民众与政府形成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政策,跟民众的生活关系密切。一个政策出台,民众就会根据这个政策,调整自己的生活轨道,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预期。而政策多变,朝令夕改,就会打乱民众的生活步调,让民众不知所从。政策的多变,有些是因为当初决策不科学,有些实际上是因为决策者想变。只有将政府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体制外的监督,才能解决政策的"朝令夕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