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识之士疾呼保护民俗文化的背景下 ,本文从参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出发 ,探讨各个主体在民俗资源保护中的责任 ,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巍 《前沿》2009,(8):105-107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开发潜力。将草原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并有效的开发,既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又可调整产业结构,还可发展旅游经济。应把握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的机遇,充分吸取经验、摒弃教训,确保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3.
论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巍 《前沿》2008,(11):94-96
我区以草原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存在着:开发层次低、旅游线型单一、产品形式雷同、单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现状,认为发展草原民俗旅游应做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科学规划草原民俗旅游开发的主题,打造精品和名牌;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利用草原民俗文化优势,培植高含量的草原民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反思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开发格调低俗或把民俗庸俗化。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主要对策应是: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精品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吉林省是多民族边疆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成分中,吉林省有48个,可以说,吉林省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科学开发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对于调整、优化吉林省旅游产品结构,丰富吉林省总体旅游产品内涵,加快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总体上看,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  相似文献   

6.
神秘黔东南     
十月的贵州,已是轻寒剪剪。我游走在贵州黔东南。原生态的黔东南,每走一步都让我惊喜、让我羞惭,喜的是车子的每一个转弯都会转出一片新天地,一幅油画般的风景;羞惭的是少数民族的多彩和文明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这个自以为是的“文化人”,做了回小学生。苗岭的山寨,是一部活的民族文化大词典……  相似文献   

7.
杨树哲 《传承》2001,(1):21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民俗的确是一宗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但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去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资源,使之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呢?笔者拟从民俗自身的特性出发,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遵循的若干基本原则作粗浅议论。一、文化性原则也就是在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建设民俗旅游项目时,要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挖掘,要力求做到“神”似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形”似。一位日本学者在专程游览了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村后指出:“民俗文化村,是中国最豪华、最美丽、最富于创造的旅游景区,它…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当前也已经有部分民俗文化被开发成旅游资源,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民俗旅游同化现象严重、民俗资源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四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梁柰 《当代广西》2016,(4):54-55
正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俗旅游开发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商家的青睐,俨然成为旅游企业的消费热点和新颖商机。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弘扬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让广大游客和媒体认识、了解广西的独特魅力,塑造广西自身特色的品牌与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广西自身优势开发、拓展新颖的旅游项目,提升民俗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建立自身独立品牌,有待我区更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0.
发掘民俗文化 发展广西民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回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山。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广西是民俗文化资源大省.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产品的主题,“八五”期间,先后开发了一系列的民俗旅游产品,对于调整广西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广西的民俗旅游亦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深层次地发掘民俗文化.使民俗旅游产品成为广西旅游的拳头产品.为建设广西旅游大省作贡献。一、民俗文化是广西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建设美丽中国醉美贵州为题,从站在全球和全国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发展视野建设醉美贵州,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特点,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从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醉美贵州的路经选择4个方面,探索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途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生态思维的概念、特征和西部地区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提出生态思维应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主体思维模式,并从效益权衡、开发评估、绿色GDP、绿色技术、生态管理、文化保护和生态教育等方面,对生态思维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甘露  王剑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1):105-108
贵州和云南同为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本文对贵州和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阐明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困难,并就此提出了发展贵州旅游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大开发中生态脆弱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其开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阐述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的涵义 ,分析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其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从经营管理、旅游产品及空间利用格局三个层面上阐述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已经转型升级,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温饱型向健康型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居民消费革命、市场革命,继而带来农村产业革命。在贵州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解放思想,对传统产业进行革命,培育发展新型经济,深挖民族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源泉,同时还要注重乡村振兴的多样性、主体性、文化性,确保振兴后乡村的特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是一种以民族文化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资源进行的旅游开发。基于人类学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对民族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文化变迁理论、田野调查等方法、民族平等观念等方面阐述人类学研究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1985年以来有关贵州省旅游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旅游供给研究、旅游需求研究、旅游影响研究以及结论与展望四个方面,对贵州省旅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文章反映了贵州省旅游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对今后贵州旅游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民族文化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民族文化的变异 ,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无形损坏 ,而且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是中国西部高原的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滞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落后是制约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贵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多彩贵州为载体,以生态体育旅游为发展模式,以2011年承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杠杆,推进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贵州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贵州旅游强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资源型省份,必须紧紧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建立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大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社会发展机制,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转型,使资源型城市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