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编辑同志: 法院公告送达起诉书,采取登报的方式较之于张贴方式,告知的区域广,保存者多,有利于当事人在限期内查找。但是,对于公告送达起诉书的案件缺席判决后,办案人往往以“被告未应诉,再公告就是多余”为由,不再公告送达判决书。这种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一、公告送达的性质和特征公告送达,是人民法院采用公告形式,晓喻受送达人,要求受送达人在法定期间到指定地点接受送达的文书或为一定诉讼行为的一种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这一规定明确了公告送达的性质,即公告送达是法律设立的一种推定送达.公告发出后在一定时间内,  相似文献   

3.
送达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由于人员流动、单位变迁、规避和拖延诉讼等原因,送达难依然困扰着司法实践,人民法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推定送达方式。作为一种法律拟制,推定送达是司法程序矛盾和妥协的产物,也是审判公正和审判效率相互冲突下作出的无奈选择。在民事诉讼中,推定送达主要包括公告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等形式。其中公告送达是推定送达中最主要的方式,也最特殊、问题最多。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通过登报、张贴公告等方式将法律文书的内容予以公布,通告受送达人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受领法律文书或参加诉讼事项,经过法定期间即推定已送达给被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其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  相似文献   

4.
余滨 《中国审判》2011,(2):103-103
本刊讯 2010年12月31日上午,别开生面的法院公告专用邮签首尾封首发式在人民法院报社举行。为确保刊登有法院公告的样报能及时准确地邮寄到承办法官转当事人手中,减少邮寄过程中的丢失和差错,人民法院报社从2010年7月1日起,启用了专门用于邮寄法院公告的邮签。法院公告专用邮签作为一种邮资总付凭证,配合法院公告专用信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法院公告送达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利于提高邮政系统及法院收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肖伟强 《天津检察》2009,(1):58-59,61
公告送达,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一种方式。公告送述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限制条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的规定,对有效制约恶意逃避民事义务的当事人、对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权利尽快得到行使和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公告送达的法律后果是缺席审判,其结果直接涉及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直接产生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以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发出公告,公告发出后经过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的方式。公告送达作为一种拟制送达,在使不明情况的当事人及时了解与己相关的诉讼情况、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以及避免法律关系长期处于难以确定的状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公告送达制度并不完善,在实践中亦遭到多方质疑。本文以江东法院2010年以来适用公告送达的商事案件为研究样本,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或者广播等方式 ,将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诉讼文书的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公告送达只有在采用其他几种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和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当前 ,检察机关通过审理申诉案件 ,发现公告送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良现象 :———有些法院图方便、省事 ,在可以采用其他送达方法的条件下 ,径直采用公告送达 ,一登了事 ,一贴了之。———登报公告的“报”本是指受送达人所在地的地区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 ,而有时在一些不为人所知的行业报纸上竟然也出现“公告送达”…  相似文献   

8.
余滨 《中国审判》2012,(2):85-85
本刊讯2011年12月31日,2012年版"法院龙票"公告邮签首尾封在北京隆重发行,这是法院公告专用邮签连续3年披彩亮相。为体现法院公告送达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2010年起人民法院报社就启用了专门用于邮寄法院公告的邮签。平时它都是随着装有样报的专用信封直接寄到承办法官手中。  相似文献   

9.
谢艳 《四川审判》2002,(4):55-55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告送达的两种情形,一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二是采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由于民诉法未规定公告送达适用的诉讼主体,有的法院在本院公告栏中向企业法人送达诉讼文书,有的法院通过《人民法院报》向企业法人送达。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谢艳同志认为.向企业法人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不符合法律规定,也不符合企业法人的实际情况。理由是: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目前有些法院在委托张贴的法院公告上未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因为: 一、无印章的公告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公告与其他法律文书一样,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公文均应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只有加盖印章,公文才能生效,才能体现出公文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公文处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法院公文除会议纪要外,一律加盖印章。加盖印章表示行文的人民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云法办研字[1982]第90号请示报告已收悉。关于对经公告送达起诉书而不应诉的居住在国外的民事被告缺席判决后应否公告送达判决书的问题,我们同意你院提出的意见。即:对于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民事被告,经用公告方式送达起诉书,被告逾六个月不应诉,人民法院缺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笔者发现,有的法院登报公告送达的“公告”内容过于简单,甚至缺乏必要的法定要件。如××法制报“法院公告”栏内刊登的一则公告就属这种情况。这则公告全文是: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箱     
如何办理涉外离婚 编辑同志: 我两年前与一个澳籍男士在中国注册 结婚,共同生活了一个月左右,后来对方回 了澳大利亚。他回去以后,迟迟不给我申请 签证,我每次去信也没有回复。现我提出离 婚,可对方又坚决不同意。请问,我应该怎 么办? 读者 文华 文华读者: 由于对方身处异国,且拒绝协议离婚, 建议你向自己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诉讼离 婚。如果对方拒不来国内参加诉讼,法院可 以用公告方式送达诉状或传票,公告期满 不应诉,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公告送达 裁判文书从满6个月的次日起,经过30日的 上诉期当事人没有上诉的,一审判决发生 法律效力。所以,尽管诉讼离婚所花费的时 间可能较长,但你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本刊法律部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法院办案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后,法院经审查后发现,被告下落不明,起诉材料无法通过直接送达或邮寄方式交给被告。无奈,法院通常会选择在人民法院报或者其他报纸上刊登公告,试图让被告知晓起诉内容,从而于指定时间到庭应诉。但法院用来刊登公告的报纸通常被指定为《人民法院报》,而该报的阅读对象主要是法院系统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专业性强。作为普通民众的当事人是几乎不可能看人民法院报的。此外,人民法院报刊登全国范围内法院的公告文书,报纸公告栏里各法院的公告送达排列的密密麻麻,即便深爱法院报的读者也不会花时间去看公告,更何况当事人。故而本文就一问题展开分析,尝试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诉讼文书的准确、及时送达,保证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5.
如此陪审是否正确?约辑同志: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充当人民陪审员并与之组成合议庭。请问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人民法院谢用相出用根同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63年2月11日发布的(关于结合基层普选选举人民陪审员...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目前法院公告在署名上有的以审理案件的人民法庭或审判庭名义发布,笔者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公告送达是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相似文献   

17.
杨波:本院受理程文红诉你离婚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自本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60日取出视为送达。提出答辩的期限、举证期限分别为公告送达期满后的15日和30日。并定于举证期满后的第3日上午9时(遇节假日顺延)在本院第四审判庭开庭审理。逾期将依法缺席判决。  相似文献   

18.
缺席判决,也要查看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可以判决准予离婚。但在我院处理一方下落不明离婚案件中却有两种不...  相似文献   

19.
8月28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此前一天,这则公告张贴在中华新闻报社的一面玻璃墙上。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28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此前一天,这则公告张贴在中华新闻报社的一面玻璃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