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丽  张弢 《学理论》2011,(34):272-273
高职教育作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别,有其自身特定的教育培养理念,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一般要求外,有着更高的培养要求。因此,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养构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阐述,论证了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全面加强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目前校企合作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2.
刘海斌 《学理论》2010,(13):201-202
相对于普通本专科高校,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生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显得相对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大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多,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显得十分迫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教育,加强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培养,是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林强 《学理论》2013,(14):369-371
针对刚从中职升格为高职的院校遇到的一些高职转型期的学生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应在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人本管理等方面采用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具体对策是:完善二级管理工作体系;重视学生管理的二重性,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因材施教,施行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丁伟 《学理论》2013,(30):323-324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以学生为中心的社团活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互融合的有效载体。社团文化在对营造整体良好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弥补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足以增强高职校园文化的自强与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勇  刘爱国 《学理论》2009,(15):212-213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高专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合并升格而来,其在长期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解决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各自不同的需求,采取分层次管理,不断探索并构建出系部两级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是加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三是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四是加强高职校园文化整治,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20多年的实践,班级管理工作仍受到生源复杂、管理力量薄弱、受传统思想约束、缺乏创新等问题的困扰.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对象个体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其整体素质也亟待提高,从而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明理念,讲方法,求实效,在班级工作上不断寻求和完善管理方法,采用创新型、非指导性、自主性、双向型管理,才能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1)
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专门应用型技能人才。基于能力本位,在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中以学生评价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学生评价的特殊原则,提出确立教育评价指标,搭建职业素质教育发展平台,探索学生评价过程,从而探究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学生评价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远杰 《学理论》2012,(32):291-292
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中,既存在教育理念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又存在内容和方式层面的问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体制;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将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入课堂之中;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努力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孙卓 《学理论》2015,(8):214-215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培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实现路径如下:强化认识,提高高职院校社团科学化管理模式;加大投入,积极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扶植;完善制度,探索评价体系与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发展,建立社团创业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1.
崔丹  罗孝友  汪旭娟 《学理论》2012,(24):210-211
近年来,大学校园“宗教升温”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海南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海南省高职学生信教人数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佛教、道教在大学生中影响较大;多数学生拥护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但对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规了解不多;大学生了解宗教的途径多样化,但真正参加宗教活动的并不多.因此,要通过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帮扶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其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需要完善的法制规范,但是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体现师生有效互动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理想。  相似文献   

13.
张昌勋 《学理论》2009,(10):170-171
切实加强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简要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艺术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校园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功能强大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5.
熊礼杭 《学理论》2013,(20):319-320
创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创升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和完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6.
王松林  王光华  邓晓影 《学理论》2011,(19):231-233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是大学生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存在情绪化、片面化、排斥个性、功能异化、模糊不清等问题。改革原有评价机制,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谭琼琼 《学理论》2014,(4):195-196
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形势下必要并且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客观规律和新疆的区域性特点,阐述培养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讨培养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柏林 《学理论》2012,(17):227-22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各类文化的影响,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却很活跃,价值取向有着兼容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更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管理却有必要从高职学生管理措施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为此需做好以下几点:情感与心理相随;教育与法制并存;思想与网络交融;一体与分级结合.  相似文献   

19.
吕振兴 《学理论》2013,(29):334-33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的崛起,大学生社团已经呈现出蓬勃地发展趋势。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实现"三自"管理和成人成才的现实需要;对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但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对社团管理、社团自主管理和发展方面。提出对策如下:注重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支持;建设适合大学生社团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增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6)
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适应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实现自身转型。在分析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转型的现实背景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融入社会管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