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5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开始正式实施,新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这一条款改变了原来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复议维持的只能是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规定。这一条文的修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2015年5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开始正式实施,新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这一条款改变了原来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复议维持的只能是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22):28-29
在实施24年后,行政诉讼法终于完成首次修改。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在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保证法院独立审判、完善管辖制度的同时,也强化了司法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诸如对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行政首长出庭、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等规定,都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既反映出法律制度的完善,更是推动一种理念的转变,向社会释放出依法行政的坚定信心。在颁布实施23年后,行政诉讼法迎来了首次修改,而修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克服行政诉讼立案难这一顽疾"。行政诉讼面临‘三难’,最突出的就是立案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表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纠纷,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  相似文献   

5.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使得《行政复议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与《行政诉讼法》有了一个更好的衔接。一、明确了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即将来的行政诉讼原告和被告。二、合理的操作规程使得行政复议审理更加规范,更加体现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准司法性质。三、化繁为简,行政复议申请方式的多样性。四、“驳回”的使用,使得复议决定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五、“终止”复议程序的有效使用,使得复议主动权掌握在复议机关手中。六、用和解和调解方式来解决行政争议开创了解决行政争议方式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存在着举报处理制度激活率低、公民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认知度低、复议和诉讼案件数量过低、非正常复议和诉讼案件过多、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尚未大范围纳入复议和诉讼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完善,完全可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不修改法律和不调整救济制度的条件下,通过激活举报处理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复议和诉讼救济指引措施,探索完善应对非正常信息公开复议和诉讼的机制,以宣传普及相关案例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救济等方式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我们充分运用这一法律武器,严格依法办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年来,全局共查处治安案件1498起,治安处罚3492人,当事人不服裁决申请复议80起,占处罚人数的2.3%,复议结果维持69起,申请人自撤11起.经复议仍不服到法院起诉的42起,加上法制科成立前治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案件除行政赔偿外不适用调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规定已不能满足行政诉讼实务的需要。人民法院解决行政纠纷时变通进行和解、协调工作,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暴露了缺少调解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改纳入人大议程,通过修订现行行政诉讼法进行尝试和探索,待时机成熟再订立单行法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了行政规范复议制度 ,作为对行政规范复议的首次规定 ,尚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上。只有不断对行政规范进行理论研究 ,找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 ,才有可能提高我国行政规范复议制度的质量 ,充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洪丰  罗蔚 《公民导刊》2012,(5):50-51
当政府权力损害公民权利时,必须有必要的、可行的补救措施,行政诉讼法就是作为这种补救措施应运而生的。但行政诉讼法已实施20余年,在新形势面前,该法的很多制度安排已无法适应现实需求,弊端日显,亟待修改和完善。从1990年10月1日到现在,《行政诉讼法》走过了22年。行政诉讼法开启了"民告官"的时代,在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看来,行政诉讼法,被视为新中国立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部法律第一次赋予了中国老百姓"民可以告官"的权利,行政权自此被套上法治的缰绳。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第3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行政诉讼制度是在旧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演进过程中,吸收了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是德国的经验,历经两次大的修改,形成了现有体系。对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法发展脉络的考察,可以为大陆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思路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尘埃落定,对三大诉讼法之一的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项数据表明,全国每年的民事案件达到数百万件,而行政案件只有区区十来万件。大量的民告官案件游离在行政诉讼程序之外。究竟是什么羁绊了“民告官”蹒跚的步履呢?  相似文献   

14.
谢平 《公安教育》2013,(7):39-42
复议是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做出的具体决定不服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起的重新审查程序。刑事案件复议复核制度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项重要刑事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机关刑事复议、复核工作随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广东省东莞市一共收到了443宗行政复议申请,其中91宗不服复议结果提起"民告官"行政诉讼。结果没有一宗案件是原告胜诉的。91宗行政诉讼原告无一胜诉,换个说法就是被告——行政部门无一败诉。这究竟说明了什么?东莞市法制局认为,这是各级复议机构加强了与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意见书在运行中与复议决定发生"交叉替代"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合法性审查阶段,复议意见书的"行政性(A1)"替代复议决定的"司法性(B1)";在督促被申请人自我纠正阶段,复议决定的"司法性(B2)"替代复议意见书的"行政性(A2)"。"交叉替代"的实质是复议机关对法定义务履行的回避。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看,行政复议制度的"内嵌化"、地方政府纵向关系的非制度化所构成的制度环境导致了行政复议意见书的运行逻辑:首先,通过协调、沟通等软性方式处理违法的被申请行为;其次,复议机关和人员衍生出一种倚重"结果"而非"过程"的体制化思维。行政复议意见书运行中的"交叉替代"反映了复议制度的特殊困境,对此需要综合配套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应凸显行政复议制度的特点。行政复议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从制度设计来看,行政复议制度处于辅助地位;从制度定位来看,行政复议制度具有行政性;从制度发展来看,行政复议制度具有趋同性。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相关建议包括:明确目标定位,以解决行政争议为第一要务;适应治理形势,突出行政复议制度的行政性;规范复议程序,确保行政复议制度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中的执行难主要集中在被告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中.马易君案是一个典型案例.由司法体制的弊端、执行措施的不力、司法的不公正而导致的执行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并最终建立行政法院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税务诉讼作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世界诸多国家广泛建立,转让定价纠纷作为一种重要的税务纠纷一直被税务诉讼所关注。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有效的衔接,复议前置的强行设置,举证责任的分配困惑以及诉讼实践中的合法性审查等“制度瑕疵”使税务诉讼运作并不高效。转让定价纠纷的日渐增多、跨国转让定价纠纷的频繁出现促使税务诉讼不得不做出反应,相应的制度都应作出调整,方可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纠纷。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8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12年11月9日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对现行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一、修改5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一)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复议后拒不执行复议决定,又不起诉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强制更改企业名称,扣缴企业营业执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