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邹迎九 《前沿》2010,(18):60-65
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组织、学习创新和社会资本等优势。针对当前广西传媒产业竞争力普遍较弱的现状,通过集群化发展方式,采取营造有利于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整合资源、做大龙头、完善产业链体系,加快创新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促进传媒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和实行产业品牌战略等策略,将有助于广西传媒产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产业结构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至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仍在不同层次向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继续着并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在这次国际产业大转移中出现许多新趋势、新特点,研究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经验和教训,对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琳  李勇 《求索》2013,(10):9-12
文章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双维度评价模型,从金融产业结构规模竞争力和相关产业关联度两个维度共同评价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集聚趋势。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产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趋势。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的金融结构规模竞争力较强,但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都不强。根据金融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和关联效应,我国应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中心,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燕  覃家君 《理论月刊》2004,(1):101-103
本文在突破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归类剖析了环境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新兴可持续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位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整合与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加速了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在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生产体系的过程中,后发国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融入这一趋势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获取低成本要素的基地,陷入“轴与轮”的困境;反之则可能被排斥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之外,进而被“边缘化”。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提升后发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传统理论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指导已力不从心,因此,需要结合特定的经济成长阶段,从区位竞争优势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内核、外生变量和成长方式,在区住竞争优势升级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论产业生态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飚  陈雪梅 《长白学刊》2009,(5):99-102
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产业生态的实现不是单一力量驱动的结果,而是既有企业内在的驱动力,又有政府外在的压力,同时学术科研机构、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在推动产业生态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我国产业生态动力机制,就要建立产业生态激励性市场机制,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强化社会中介组织的促进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生态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王革 《人民论坛》2023,(17):78-82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经过几十年的科技创新积累,无论是从科技水平和能力还是从新兴产业培育的历程来看,我国已具备较好的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能力和基础。推动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要精准把握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网络产业由事业调配型向以精神产品生产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型转变。全面、准确的认识广电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广电网络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都很强。从十个方面分析了广电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演进的动因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进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实体现象形态,也是国民经济的推动力量和物质表现形式。本文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驱动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逻辑关系,探讨了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基本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国内许多人对“创意产业”的认识至今仍模糊不清,对其本质特征和产业特点还缺少规律性的把握,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今世界主流创意产业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本质、特征及产业特点;对“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进行了辨析,以便充实我国的创意产业理论,促进创意经济的提升,使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彭芳梅 《岭南学刊》2014,(4):113-117
世界城市是全球化经济的空间结点,经济发展成熟、产业结构高端化,是全球城市的制高点。对其发展历程的规律总结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世界城市的产业演变规律的总结以及对产业内部各行业空间聚集和扩散机制的探讨。研究发现:以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扩张为核心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以东京为代表的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发生质的变化,尤其表现为生产、服务、市场和创新的形态更新。产业服务化成为这一趋势的核心,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比重迅速增加。对此,深圳需要进行产业功能选择与疏解和产业功能疏解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依赖于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优惠政策的倾斜,中国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制于资源的供给状况、环境的承受能力和政策走向,其结果是企业生产成本急速上升。实现产业与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FDI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以及普遍性市场规则与协调机制的关系,并通过产业价值链延伸和整合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创新,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胡义东 《群众》2022,(6):43-44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江苏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在70年代进入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先行区和重要产业基地。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窗口期”,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走好集成电路产业强“芯”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动漫产业为例,分析了本土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影响和作用,并和日本动漫业对比,分析了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出路。  相似文献   

15.
韩文静 《前沿》2015,(3):74-79
数字技术的变革带来了广告产业的转型和广告市场的融合。广告市场正在经历从市场细分到市场融合的演进范式的变革,数字技术融合,广告主需求的融合和管制的放松主导了广告产业的市场融合,以技术融合和需求融合为基点抽演出广告产业市场融合的演进模型。在市场融合和产业扩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基于市场融合,提出促进要素供给,谋求扩张空间;资源创新组合,业务流程再造;并购与战略联盟,集团化、多元化扩张;培育广告产业集群和拓展产业链等广告产业扩张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天平  刘友金 《求索》2011,(9):79-80,217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后能否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转移后的产业能否融合当地的传统产业,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转移后产业供应链能否与当地产业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如果成功就能实现产业升级。本文主要研究转移后产业实现产业供应链的现实必要性,从供应链资源共享和适宜产业方面研究了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的路径,并提出了承接地的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金融产业无疑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北京市金融产业如何在未来若干年内保持更高更稳的增速,在首都经济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以及金融产业的集聚力和影响力如何再上新台阶,是目前北京市的重要战略议题。这需要按照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给金融业更为有的放矢的扶持和引导,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金波  冯达 《求索》2013,(2):39-41,80
产业转移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了当前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三大作用机制.并对产业转移过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不仅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对于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和比较;同时分析了该产业在北京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发展该产业所具有的巨大优势要素;并从北京要参与国际竞争和打造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角度,探讨了政府和相关方面可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建平 《湖湘论坛》2005,18(1):86-87
21世纪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要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 ,重要的是盘活城市资产 ,整合城市资源 ,提升城市功能 ,打造城市品牌 ,走产业优先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