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税收违法行为依法实施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既是实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处罚合法适当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准确把握从轻、减轻处罚的含义,才能正确实施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2.
试论居民身份证制度处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居民身份证制度中的处罚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居民身份证的重要地位很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主要是:行政处罚中有关规定前后不统一,相关的配套处罚措施残缺不全以及行政处罚力度偏弱;刑事处罚中主要是有关居民身份证犯罪的罪名过少,刑罚中缺乏财产刑的规定;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之间缺乏衔接。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立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是执行治安管理处罚从轻、减轻、不予处罚和不执行拘留等法律规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违法行为人本人、其他公民、法人、组织自觉守法的客观要求。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罚、教不当和教育手段不当创新的实际问题。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立法缺憾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科学实现有赖于对其含义的统一认识、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要充分考虑违法情节、手段、后果、支付能力等综合因素和教育手段的立法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对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适用存在以下问题: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混同、教育因素在处罚中发挥的作用不清、与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关系不明。通过规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厘清该原则中教育与处罚二要素的内在逻辑,阐明该原则与罚过相当原则的外在关系,有助于提升该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通过“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开放性适用,教育因素可以作为前置裁量手段对处罚发挥影响。罚过相当原则可以为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中实体裁量部分提供“相当性”的分析工具,教育的裁量手段作用应以处罚法定原则和过罚相当原则为限度。  相似文献   

5.
交通违法处罚的目的是通过处罚的手段达到更有序的状态,作为行政处罚中的一种,应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违法处罚应符合《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无论现场执法还是非现场执法,其处罚程序均要公正、公开,并体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依靠“电子警察”执法有利有弊。应区分行政处罚的手段与目的,人机结合,杜绝以罚代管。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标志着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该法框架下的治安行政处罚原则有:错罚相当原则、公开公正原则、保障人权和尊重人权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7.
边防检查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其使用不足、过当甚至被滥用,除了坚决执行《中华人们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外,还必须把握和遵循那些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必须坚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罚的法定原则;坚持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罚的设定要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行政决定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常理的合理原则;坚持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长沙交警强制违章者看宣传录像片学习的行为事实上限制了违章者的人身自由,该行为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教育的属性于一身,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该行为不仅作为一种执行行为于法无据,而且作为一种创设规范的行为,也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即违背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要求。但此种“强制教育”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可以通过设置“处罚教育选择模式”进行合法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上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确立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实践中,应当从多个方面落实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从宽处罚,如不适用死刑、适用轻刑化量刑原则、对犯罪情节轻微者免予刑事处罚、尽量适用缓刑以减少关押、正确合理地适用附加刑等。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虽然事实上成为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之外的第三种处罚措施,但违宪性决定了它不能分裂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之间的衔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与《刑法》第13条的规定实现了二者的贯通,架构了"二元制裁体系","处罚衔接漏洞"是个伪命题。因此,原"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要么只能被转入治安管理处罚等行政处罚范围,要么只能移出法律处罚圈;刑法上的入罪门槛不因劳教被废而降低,禁止将被劳教行为分流入刑事处罚。现存的"收容教养"、"收容教育"与劳动教养没有本质区别,劳教被废止后,这两个警察保安处分措施应当被禁止适用。  相似文献   

11.
也谈一事不再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界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涵义尚未形成共识。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在实际操作中可遵循谁先发现就归该主体管辖,后发现者不再处理的原则。我国《行政处罚法》关于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反映了一事不再罚的精神和立法宗旨,但由于其范围的有限性,不足以全面解决重复处罚的问题。随着一事不再罚原则理论上的日益成熟,法律规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容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某些城市清理畜禽养殖企业的禁令是不正义的,包括社会不正义、地理不正义、程序不正义。处罚公正原则的环境正义进路在于既要从价值层面考量责任设定的正当性,又要从规范层面审视罚制设计的合理性。当行政处罚公正原则作用于环境行政处罚领域时,其所遵行的正义价值目标也必须相应具体为环境正义,否则就无法真正实现处罚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对聚众淫乱行为的民众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为立法政策调整提供素材和依据为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对秘密聚众淫乱行为认为现行法规定适当的仅占21.5%,近八成的人认为秘密聚众淫乱行为不应构成刑事犯罪,对其不应处罚或给以行政处罚。对公然猥亵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处罚,其中五成的人认为应当给以行政处罚,有二成的人主张应给以刑事处罚。从而得出民众对秘密聚众淫乱行为的处罚态度与现行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一致,对公然猥亵的容忍度非常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刑罚中应用比较普遍的谦抑性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却鲜有提及,这对控制同样是我国对公民权惩处方式的行政处罚而言是不足的。而在与刑罚衔接最为密切的行政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中,其调整对象、指导理念和行为要求方面却都有谦抑性的要求和体现。研究治安管理处罚的谦抑性,首先表现为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设定和存在必须谦抑,其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行使和调处过程要体现谦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在划定犯罪预备的处罚范围时所秉持的是"原则上予以处罚"的立场,该立法不仅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要求相悖,在司法实践亦无此可能和必要,造成立法的虚置与浪费.此外,由于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而非"必减",不仅在理论上与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相左,而且在实践中容易引发适用法律的尺度宽严不一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犯罪预备立法的弊漏进行理论上的反思与检讨,并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刑罚处罚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对未成年人应以教育、引导、改造为主,尽量少执行刑罚处罚。我国法律对未成人犯罪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以防为主,法制教育"的原则,在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方面坚持"从轻减轻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本文对未成年人跨年龄段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对未成年人不宜适用的刑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处罚是国家管理制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强制性保障手段之一。规范行政处罚管理行为 ,防止行政专横、滥用行政处罚权就成了当务之急。行政机关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刑罚的必要补充或替代.非刑罚处罚措施具备了防治犯罪应有的功能,体现了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价值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满足了两极化刑事政策的需求。我国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主要体现在刑法第37条。具体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六种方式。但由于我国立法上对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种类和具体适用方式规定不足,司法工作中存在轻视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倾向,使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在对我国非刑罚处罚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相美制度,在完善我国原有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同时,增加其种类,扩大其适用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发挥非刑罚处罚措施应有的功能,更好地惩治与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处罚种类与现行立法原则相矛盾,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建议取消这一行政处罚种类并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法》设定的行政处罚加处罚款制度,旨在通过让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承担更加不利的后果,从而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但是,近几年来,该制度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加处罚款的数额超过罚款本数,其合理性受到质疑,加处罚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碰到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加处罚款,有效解决目前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对加处罚款的数额予以封顶,要求行政机关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履行催告程序,以及建立拒不缴纳罚款的当事人的“黑名单”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