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城镇化建设中广西民族城镇城市意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轶 《桂海论丛》2011,27(3):104-107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广西的民族城镇化建设是关系到广西协调发展,增强民族城镇的竞争力、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课题。依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来分析,广西的城市意象要素类型齐全,但城镇形态风貌日渐趋同,民族个性逐步淡化。民族特色是民族城镇可意象性的重要因素,广西的城镇建设须避免盲目地追求现代化而丢掉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应结合广西民族城镇的实际,塑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2.
彭惠 《今日民族》2014,(5):56-56
<正>1.发挥党政机关引领民族文化建设、服务民族文化建设的强大核心作用,把民族文化繁荣示范建设引领到核心和中心地带来。城镇发展建设对整个社会具有中心、核心的引领、带动功能。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大多都保留于偏僻边远地带,然而民族文化繁荣示范的建设不能  相似文献   

3.
城镇基础设施是为城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本文以黎平县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地区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径,以更好地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楚晗 《今日民族》2003,(2):29-31
“云南风格”———本刊与云南省建设厅规划处、云南省城市勘察测量规划协会合办的新栏目,旨在通过深入报道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和城镇,让“珍视和保护民族建筑文化,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城镇”这一观念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共同为保护和建设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城镇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5.
孟爱芝 《乡音》2011,(7):29-29
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已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适时提出了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新目标,就是要建设宜居、宜游、宜行、宜商、宜乐,富有文化魅力的现代城市。"三年上水平"既是城镇建设的任务,也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省此番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应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7.
田向利 《传承》2011,(16):46-4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中繁荣发展起来的广场文化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主体构成之一,成为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把城市比作围棋的棋盘,广场就是棋中的"活眼";  相似文献   

8.
张焰 《传承》2011,(6):46-4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中繁荣发展起来的广场文化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主体构成之一,成为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把城市比作围棋的棋盘,广场就是棋中的"活眼";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民族文化系统和城镇化系统两大系统链条,二者存在着互动自反的双螺旋耦合关系,共同构成了“民族文化-城镇化”双螺旋耦合模型。其中,人、知识、产业、生态这四大“碱基对”形成的双链结构,既是关联民族文化链条与城镇化链条的联结要素,同时也是二者相互作用、耦合发展的基本内核。民族文化在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复制和传递,进而推动民族文化与城镇化的螺旋上升与协同发展。推进民族文化与城镇化耦合发展,需要构建城镇人文化、城镇知识化、城镇产业化和城镇生态化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耦合模式,而政府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文化驱动力则共同形成了驱动民族文化与城镇化耦合发展三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卫所文化成为明初百余年间稳定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局势,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提高社会生产力,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卫所文化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构成,拉开了明初百余年间西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序幕;促进了汉文化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导致了西南民族地区古代城镇雏形的形成,为其后封建城镇的大规模兴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典型的旅游依赖特征。片区城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存在的诸如文化资源开发市场化,文化产业链条单一化,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化,城市文化品牌低端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规划中的保护和发展地方民族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物化的历史文化。云南的地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各类城镇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小城镇由于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已成为作用于城镇发展过程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城镇物质空间演变的控制直接影响城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省域小城镇规划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规划过分偏重于城镇现代功能的组织,机械地完成了小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性跨跃,…  相似文献   

13.
城镇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治安秩序,影响着城市经济、文化建设.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就业问题、分配不均问题等等都是引发城镇社会治安纠纷的诱因,如何有效处理,化解社区纠纷,是基层派出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2,(21):37-38
滔滔红水河依然风姿绰约,沿线哺育的城镇和百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长"大扮靓了,乡村富裕"变脸"了;农村过上了城里的生活,农民变成了市民。建市十年来,河池市在人居环境、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硕果累累。注入"生态民族文化"新活力河池市围绕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的目标,全面开展城乡新貌新风工程,  相似文献   

15.
语言规划和建设是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翻译工作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根基夯实、和谐语言生态建构、民族民众的城市适应,以及城镇化产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建设需要下,民族翻译工作需要通过增加强民族翻译人才培养、增加翻译作品数量、加强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民族民众的民族语言与英语使用等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体系中等级最高 的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的中心。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不仅是经济高度发 达和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而且也是法治建设完备 健全的地区。加快中心城市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法 治建设的先期任务,国内已有一些大中城市提出了 建设法治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也离不开文化,一个建筑的形态会体现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她的文化始终没有间断过,这历史的延续,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可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一支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支爬行的民族;一支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是一支没有灵魂的民族;一座没有文化的建筑,是一座腐朽的建筑;一座失去文化价值的建筑,是不会得以继承发扬的。建筑只有赋予民族文化,才能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为什么这么谈,改革开放之后,建筑风格多…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脉危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现代化和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面貌日趋千篇一律,而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还在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很多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 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赖以成名的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们见证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将这些遗迹从城市的版图上抹去,历史,就只能在发黄的纸片上追忆。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草原城市,近年来,相继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称号。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赤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发展方略。如何进一步发挥文化优势,培育文化人才,繁荣文化事业,将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方略落到实处,赤峰市文联结合自身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实效。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繁荣文艺事业,团结和建设一支素质强、作风硬、专业水平高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是关键。多年来,赤…  相似文献   

20.
翟坤周  毛磊 《长白学刊》2022,(2):137-1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文化空间经历了从“忽视”“发现”“重视”到“塑造”的政策变迁历程。基于城镇文化空间塑造,实现以城镇“文化共同体”构建城镇“生活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城镇文化空间塑造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进路。本质上,城镇化是特定城镇界面上关于“美好生活主体”的历史记忆重构和活动空间塑造的实践过程,城镇文化空间的想象、嵌入和塑造是城镇化的基本维度,是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目前,城镇文化空间所遭遇的“交换价值”生产优于“使用价值”生产的市场逻辑、“经济增长”先于“文化提升”的内在偏好以及“城市发展的内在张力就是空间资本化”的叠加危机,已经成为城镇文化空间塑造亟须破解的难题。通过建构城镇文化空间塑造的整体框架,重新审视城镇文化空间的属性、功能与维度,重塑城镇文化空间理念及其实践路径,必将为有效激活城镇文化资源和建设城镇“生活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