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于1983年~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地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奶牛的调查,奶牛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的为2464头,占总头数的25.26%,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有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1978年对重庆、昆明、贵阳、武汉等市30个奶牛场10495头适龄奶牛的调查,产后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有2107头,发病率达20.08%。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当前影响奶业生产、降低奶牛繁殖和奶产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索其病理发生,我们进行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理学研究,现将其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各国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约占不孕牛的60%~70%。为探讨微量元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影响,分析子宫内膜炎发病机制,我们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治疗前后的血液中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繁殖和牛奶产量主要的疾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通过对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母牛的调查,因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不孕症占生殖系统疾病的68.34%。表明奶牛不孕以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比较多见,且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国内对奶牛急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非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尚无准确可靠方法,国外虽有子宫内膜炎组织活检方面的报道,但方法不详难于引用。为此,我们借鉴国外及国内医疗单位组织活检方法,研制了适用于奶牛的子宫内膜活检器。通过百余例淘汰奶牛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器械安全可靠;通过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对比观察,证明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4.
选择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症状典型病例,采取清宫液治疗前后组织活检,探讨超微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中草药方剂,它具有显著抗炎作用,促使出血反应停止,炎性渗出物被吸收,炎性细胞浸润消失,坏死组织再生和修复。治疗后子宫粘膜上皮细胞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恢复,细胞形态基本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亚单位P65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从细胞水平深入探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传代培养,采用1、10、50、100、1000μg/mL五个浓度梯度的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TT法筛选最佳刺激浓度;以上述最佳刺激浓度刺激细胞,于0、0.5、1、2、4h后收集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p65 mRNA的表达差异性。结果显示,100μg/mLLPS为最佳刺激浓度;LPS刺激1h组p65 mRNA的表达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时间组;2h组显著(P0.05)高于0、0.5和4h组;0.5和4h组显著(P0.05)高于0h组。结果表明,LPS可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的激活,LPS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存在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并参与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据1983~1985年我所对北京、上海、南京、兰州等16个城市的41个奶牛场的9754头适龄奶牛进行调查,患子宫内膜炎的竟有1684头,占17.26%。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我们采用中西药物分组治疗子宫内膜炎患牛173例,其中8412液治疗组61例,治愈58例,治愈率为95.08%,受胎52例,受胎率为85.25%。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疾病对奶牛繁殖和奶产量影响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高达2.5亿美元;苏联奶牛不孕症占适龄母牛的16%;英国报道子宫内膜炎造成奶牛不孕约占95%。国内奶牛子宫疾病也是严重的。东北地区奶牛场慢性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1983~1985年我们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作了调查,适龄奶牛9754头,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牛为2464头,占25.26%,其中子宫内膜炎为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子宫内膜炎中又以隐性、卡他性,卡他性脓性和脓性子宫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奶牛不孕以子宫内膜炎性不孕比较多见。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经济损失大,危害严重。针对奶牛业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清宫液经30多个奶牛场1414头奶牛的临床验证,对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为探讨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理,我们于治疗前后,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宫得康治疗黄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母牛分娩或产后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按炎症性质可分为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和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两种。前者只限于子宫内膜的浅表,后者可使较深层子宫环肌层和环肌层中的血管受损,致使纤维蛋白元大量渗出,引起粘膜...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83~1985年,对我国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母牛调查统计,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的奶牛为2464头,占25.26%,其中子宫内膜炎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据有关资料报道,在牛子宫内膜炎中尚有半数以上为隐性子宫内膜炎,而且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诊断方法,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于1984~1986年,对发情期的牛和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牛的宫颈口粘液中白细胞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1.
选用产后7~10d的急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和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各20头,通过支原体分离培养、DNA荧光染色法及套式PCR方法,检测了子宫病料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并确定了支原体种类,以探讨支原体感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的支原体检出率为60%,其中45%发生子宫黏膜细胞感染;而健康组奶牛的...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稳定、方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方法,为后续的细胞转染和RNA干扰试验提供细胞学基础,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滋养层细胞,消化差速法纯化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及PCR技术鉴定细胞来源。结果显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占90%以上,波形蛋白染色呈阴性;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滋养层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活力,存活率超过95%,细胞活力良好。常规RT-PCR技术可扩增出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特有的干扰素蛋白-1基因片段。证实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为本实验室后续的体外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钼对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肝Smac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钼(以钼离子计,0、100、200、400mg/L)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为对照组、钼100组、钼200组和钼400组。在试验处理的第120天,采集血液及肝组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Smac和Bax蛋白表达量。结果:在饮水中添加200mg/L和400mg/L钼显著降低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高浓度的钼可导致小鼠肝组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形态结构模糊,细胞核萎缩,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出现大量空泡化病理变化;添加200mg/L和400mg/L钼显著提高了肝中Smac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钼暴露可增加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程度,对肝组织的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产生病理学损伤,促进小鼠肝中Smac和Bax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成年牦牛垂体神经部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牦牛垂体神经部约占垂体正中矢状面的3 3 % ,较其他牛的大 ,位于垂体的前腹面 ,主要由 5种垂体细胞、4种神经纤维以及窗孔型毛细血管构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内源性反转录病毒(enJSRV)及其受体HYAL2在妊娠蒙古绵羊子宫内膜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对其在不同妊娠时期(30、50、70、90、110和130d)蒙古绵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和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nJS-RV及其受体HYAL2在蒙古绵羊子宫内膜的不同妊娠时期均有表达,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可以看出,妊娠蒙古绵羊子宫内膜组织中enJSRV mRNA的表达于妊娠第30和50天相对较高,70~130d均低于对照组(30d),且差异都极显著,enJSRV与其受体HYAL2mRNA之间亦无线性相关性。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nJSRV及其受体HYAL2mRNA在妊娠第30、50和130天蒙古绵羊子宫内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质及滋养层巨型双核细胞中均有阳性信号表达。表明enJSRV及其受体HYAL2表达于上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来源的滋养层巨型双核细胞中,揭示enJSRV及其受体HYAL2在子宫形成过程中和系统防御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通过临床特征与PCR确诊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8例自然病例进行剖检取材,常规石蜡切片与超薄切片,HE染色及醋酸铀一柠檬酸铅染色,观察了淋巴结与脾的病理学变化.肉眼观察可见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与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脾萎缩或中度肿大.组织学观察显示,淋巴结与脾淋巴细胞坏死,数量明显减少,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与巨噬细胞浸润,在一些网状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的胞浆内见嗜碱性包涵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淋巴结与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浓缩,边集,甚至形成凋亡小体;在巨噬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包涵体,包涵体为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均质或颗粒状2种类型,胞浆包涵体常见于肿胀的线粒体与扩张的内质网附近.表明断奶仔猪患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可致淋巴结与脾淋巴细胞坏死、凋亡,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以华中地区某山羊场疑似山羊痘病料为对象,进行了本动物病例复制、透射电镜观察、病理切片HE染色、特异性目的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复制了山羊痘本动物模型,观察到山羊痘病毒(GTPV)样粒子,切片HE染色可见有炎性细胞浸润,病料中扩增到P32基因;序列测定及遗传分析表明,该病毒为山羊痘病毒(ZL/HB/HN),与2008年分离于印度的山羊痘毒株(FJ748488)的遗传关系最近,与中国山羊痘疫苗株(AY881707)及1978年分离于印度的山羊毒株(AY382869)同属一个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18.
青海藏獒尘肺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5例成年藏獒的肺、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5例藏獒肺均有程度不等的尘肺病变,其中3例尘肺病变相对较重.表现为局灶型或弥漫型尘肺病变.局灶型尘灶与尘细胞结节呈星状、散状分布,多位于细支气管周围、肺泡隔和肺胸膜结缔组织中;弥漫型则尘灶与尘细胞弥漫性分布于大范围肺组织中,尘灶周围及尘细胞浸润局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局部肺泡隔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肺泡腔萎缩,肺组织结构破坏.细支气管周围常有慢性炎症,其下段管腔常可形成扩张和肺气肿区.同时,5例尘肺病例中均有程度不等的单核巨噬细胞性肺炎.5例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均有严重的尘灶和尘细胞结节.3例出现灶性或较大范围纤维化.电镜观察发现,肺及淋巴结中尘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内质网扩张,细胞中有大量尘粒聚集,尘粒聚集处细胞器破坏.尘细胞周围的肺泡上皮细胞也有程度不等的退行性变化.表明,青海藏獒尘肺为无机尘肺与有机尘肺组成的混合性尘肺,其发生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结晶紫染色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空肠弯曲杆菌在不同温度、pH值、气体条件以及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并以筛选出的最佳培养条件在盖玻片上形成的生物膜为对象,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的结构。结果显示,在正常气体条件下培养1~3d,生物膜形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种气体条件(P<0.01),4d后3种气体条件下的生物膜形成量均有增加,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正常空气组分的条件更有利于生物膜的快速形成,而且37℃、正常空气条件下,在pH7.0的MH肉汤中培养5d,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在盖玻片上可形成典型的、可观测的生物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