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新疆 11个地、州的 2 1个县 (市 )的 2 82 1份血清样品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进行了马鼻肺炎血清学调查。结果 ,仅在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境内检出 2 5份阳性血清。调查表明 ,虽然在新疆境内存在马鼻肺炎 ,但情况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马鼻肺炎病毒1、4型(EHV1、EHV4)糖蛋白B(gB)基因特异保守序列(登录号分别为AY665713、AF030027.1),各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同时分型检测EHV1、EHV4的双重PCR方法;确定其最佳工作条件,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EHV1、EHV4中分别扩增出265bp和537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马流感病毒cDNA、马动脉炎病毒cDNA、马乙型脑炎病毒cDNA及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cDNA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EHV1的DNA最低检出限为2.1pg,EHV4的最低检出限为15pg。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基因重组抗原包被96孔板,Eu3+标记兔抗马IgG,建立了马病毒性动脉炎和鼻肺炎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进口ELISA试剂盒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交叉反应不明显,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于ELISA方法;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68%~4.43%和4.21%~7.25%,Eu3+标记物可稳定保存5个月以上。证实,建立的马病毒性动脉炎和马鼻肺炎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家畜重要支原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无乳症、猪支原体肺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牛支原体病等几种重要的家畜支原体疾病疫苗的优点、缺点、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情况,展望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有关新型疫苗的前景,旨在为研制新型家畜支原体疾病疫苗、减少其对家畜养殖带来的损失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向电泳及免疫印迹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GH3-3分离株的抗原蛋白进行筛选,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共筛选到MoGH3-3株3个主要抗原蛋白点,其中2个被鉴定为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 Tu,EF-Tu),1个为丙酮酸脱氢酶E1-a亚单位(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alpha subunit,PDHA)。结果表明,EF-Tu及PDHA是绵羊肺炎支原体主要的抗原蛋白,这为下一步绵羊支原体肺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靶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免疫印迹试验对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1601株外膜蛋白及M1601株全菌蛋白进行了免疫原性分析,并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抗血清和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血清进行了比较,以筛选M1601株特异性的外膜蛋白。结果表明,存在于外膜蛋白中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0.0和49.7 ku的蛋白是其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也是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区别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的主要特异性抗原,这一结论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疫苗研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细菌培养指示剂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在支原体培养中的应用,笔者将牛支原体、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分别接种于含有TTC的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TTC-MTB)和改良Thiaucourt’s固体培养基(TTC-MTA)中,同时以常规酚红指示剂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支原体在2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筛选TTC在培养基中的最适指示浓度。结果显示,与常规酚红指示剂相比较,TTC有更为灵敏的培养指示效果;在固体培养基中,TTC指示的支原体红色菌落更有利于菌落的计数及形态的观察;TTC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2 mg/mL。本研究可为支原体培养和优化疫苗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氟甲砜霉素等3种抗菌新药及猪霉形体肺炎疫苗对猪肺炎的临床使用方法与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普乐健、复方中草药及猪霉形体肺炎疫苗等均能提高试验猪的增重与饲料转化率;普乐健、复方中草药还能显著减轻病猪的症状与病理变化,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药物.  相似文献   

9.
对 3组分别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 (简称三联疫苗 )、CpG +三联疫苗、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 +三联疫苗的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 +三联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 ,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生活性和免疫细胞数量、血液IgG含量较仅注射三联疫苗的小鼠显著增加。说明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能增强小鼠对三联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使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病毒疫苗或者含有活病毒(活苗),或者含有用各种方法灭能的病毒或病毒产品(灭能苗)。附表总括了用于预防动物病毒疾病的主要疫苗。本文只涉及在动物病毒疾病中以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的应用方面。关于其生物学原理和各别疫苗的论述,请参阅免疫学、病毒学和传染病学的专书。世界卫生组织第325号技术报告(1966)专门评述了用于人的病毒和立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疣状毛癣菌LTV菌株制成活菌湿苗、活菌冻干苗、灭活冻干苗及其代谢产物冻干菌,给犊牛进行肌肉注射免疫接种。活菌湿苗免疫4头牛,结果4/4保护,而湿苗对照组2/17保护;活菌冻干苗免疫7头牛,结果5/7保护;灭活冻干苗免疫7头牛,6/7保护;代谢产物冻干苗免疫5头,0/5保护;冻干苗对照组0/7保护。其结果证明,疣状毛癣茵(Trichophytonverrucosum)菌体对牛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便兽医药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研发及使用现状,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犬细小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犬细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表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犬细小病毒病新型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对各种新型疫苗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为犬细小病毒病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提出各种犬细小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互有优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采用不同种类的新型疫苗的交叉组合、免疫原的集成使用等研制出更理想、更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4.
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对不同种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rChIL-6)在商品鸡体内对不同种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应用rChIL-6分别对不同种类新城疫病毒(NDV)单联疫苗和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三联疫苗(NDV-IBV-H9)进行了免疫增强试验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田间试验,并进行了将rChIL-6与NDV Ⅳ系预混合乳化制备成的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将rChIL-6与NDVⅣ系、Ⅰ系活疫苗预混合后分别采用滴鼻点眼、肌肉注射接种方式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其他方式;rChIL-6与NDV抗原预混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将相同抗原量的NDV油乳剂灭活疫苗和rChIL-6同时分点免疫接种.rChIL-6对NDV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活疫苗,对NDV单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NDV-IBV-H9三联灭活疫苗.田间试验表明,rChIL-6对IBDV油乳剂灭活疫苗首免和二免都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二免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首免.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新型鸡基因工程免疫增强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多发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 1、3、7血清型强毒株作为制苗菌株 ,制成油佐剂三价灭活苗。经效力试验 ,对上述 3种血清型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 88.8%、88.8%和 10 0 % ;试验动物安全性检验及田间安全检验 ,除个别猪出现轻微体温反应及暂时减食外 ,无其他异常反应。表明该苗对猪的保护性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禽流感病毒 (AIV)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中分别按每头份疫苗加亚硒酸钠 0、0 .0 5、0 .10、0 .2 0、0 .4 0mg ,分别免疫 7日龄AIV疫苗非免疫鸡。免疫后不同时间 ,各含亚硒酸钠疫苗组鸡的HI抗体水平均高于不含硒疫苗组 ,以含亚硒酸钠 0 .2 0mg/头份组鸡的抗体上升快、达高峰值时间早、维持高抗体水平时间长。经对免疫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 (RBC C3bRR)促进率及抑制率测定 ,表明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试验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促进率 ,而红细胞免疫花环抑制率变化各组差异不明显 ,以含亚硒酸钠 0 .2 0mg/头份组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enBank中收录的30株新城疫病毒(NDV)全基因组序列间的差异和它们对应的F基因片段22~420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高度相关(r=0.937),该片段可作为区分NDV野毒和疫苗毒的指纹序列。据此设计了1对扩增用简并引物(其中一条用于PCR产物的直接测序),建立了RT-PCR-测序技术,并测得2个参数:NDV标准疫苗指纹序列库和指纹序列的变异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多功能自动分析软件,通过对该指纹序列的分析,不仅可以区分NDV疫苗毒和野毒,还能同步测定这些病毒的毒力和基因型。该技术对NDV标准毒株的测定结果与已知信息完全吻合,且只需3 d即可获得结果。对不同禽类(鹅、鸽、鸵鸟、鸡)中分离的NDV的测定结果表明,59%为残留的疫苗毒。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禽流感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从载体选择和候选基因等方面论述了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和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禽流感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构建了DNA疫苗pcDNA-OMPH(pOMPH)、pcDNA-OMPA(pOMPA)和pcDNA-OMPH/OMPA(pOMPHA),将其体外转染SP2/0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表达情况。同时以弱毒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免疫4周龄鸡,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经强毒攻击后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与弱毒活疫苗相当,明显高于单价DNA疫苗(P<0.05);pOMPHA组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价DNA疫苗组略高于弱毒活疫苗组;强毒攻击后各DNA疫苗均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融合DNA疫苗的保护率最高,可达86.7%,其次为弱毒活疫苗,为73.3%,而单价DNA疫苗则低于弱毒活疫苗,仅为60%和66.7%。结果表明,DNA疫苗尤其是融合DNA疫苗在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应用BALB/c小鼠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3组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免疫后每7 d采血一次,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第28 d用800LD50同源强毒攻击,攻毒后36 h,每组随机选取3只BALB/c小鼠,采全血,分别用每只BALB/c小鼠全血注射12只乳鼠,每组共注射36只乳鼠,以乳鼠试验判定BALB/c小鼠的病毒血症和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BALB/c小鼠均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保护率分别为75.0%、63.9%、36.1%;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为阴性。提示,BALB/c小鼠可以用来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