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它所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日益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涵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它还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继承了"和而不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二者的理论契合具体体现在多样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方面。"一国两制"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历史遗留下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双方的互相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一国两制"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国家建构的思想资源,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继承了"和而不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国两制"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历史遗留下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双方的互相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变革就是以和而不同思维破除并取代形而上学的僵化思维。和而不同思维具有巨大包容性和协调性,它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导向,以和而不同思维为本位,发挥核心价值和非核心价值的凝聚作用,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杰 《外交评论》2006,(6):36-40
“和”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脉络,“和”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思想是指导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宝贵思想源泉。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建设不断取得发展,“和而不同”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的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中,也为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做出了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升华与结晶。从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社会的"大同"思想,到现代和谐社会的现实追求,都表明了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塑造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是儒家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和原则。坚持儒家伦理"和而不同"原则,其主要依据在于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根本要求和独尊自大的思想是固化僵死的思想。其核心内涵与意义则包括:一是儒家伦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儒家伦理与其他思想、文化、思潮等的协同关系.即"一"与"多"的协同;三是中和——儒家伦理之至高境界。"和而不同"这一儒家伦理重要发展原则,对于化解异质文化、文明问冲突.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更深切地关注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协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的产物和象征.人民政协是发挥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重要舞台;人民政协文化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当中,承接了"和合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思想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大一统"观念是现代中国国家建构、塑造中国文明基体并关联各历史阶段的重要政治思想资源。"大一统"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顺应了维护地缘安全与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在近代,"大一统"观念通过"三民主义"与"天下为公"、"社会主义"与"民本观念"、"协商民主"与"和而不同"的三层文化对接,注入国家建构进程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未来,"大一统"观念又将因其内涵的国家超越性为国际政治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观念是在农业、饮食、音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继而发展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等观念群,共同构成了和文化的基本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和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和文化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文章立足于山西的实际,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对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三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和谐价值的探讨已经如汗牛充栋,但就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进行研究,而这一价值又常常被刑事诉讼法学者所使用。和谐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不仅应用世界的眼光解决中国的问题,更应从中国的问题出发,用中国的眼光来解决世界的问题。刑事和解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就是和谐价值,在整个刑事诉讼价值体系中应当明确树立和谐价值理论,并依据和谐价值理论凸显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更和谐,实现其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人们追求平等、安定、和谐的理想价值目标。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正是这种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公安机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其内部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对于增强和形成公安机关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保障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效地履行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社会初期,魏源较早意识到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平衡被打乱的现实,认识到"外宁则内蘖"、内忧而外患共存的不和谐现象.鸦片的输入与西方的"船坚炮利"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打乱中西方平衡的主要原因,是造成中国社会不和谐的罪魁祸首.魏源力主禁绝鸦片,力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谋求近代中国社会的和平及和谐发展.魏源的和谐社会理念就集中体现在其政治主张中.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规范中的和谐思想有很多。“德”沟通“天”与“人”,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充当着黏合剂的角色,可以说其周身散发着“和谐”元素的气息;“礼”从调整血缘亲属的关系入手强调“分”、“别”、“异”,目的仍在“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蕴含了大量的“公有”、“公平”、“平等”、“平均”等和谐元素;仁是儒家推行“仁政”的基础,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和谐;中庸主义体现了求和谐、求适时、求合宜、求稳定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9.
"理性社会——和谐社区"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可以分为社会和社区两个层次。人们生活在具体的社区之中,社区和谐意义重大,社区是否和谐取决于社会是否理性,和谐社区只能存在于理性社会之中。“理性社会——和谐社区”是建设更美好社会的一个理论模型和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举措,它首先应建立在对传统中国社会认识的基础上。为此,阐述传统文化中维护社会和谐的观念与方式,并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它们加以改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