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谭献在晚清同光年间学界、词坛影响至巨,为常州词派继往开来之一大家。从词选本批评和编辑词选实践来看,谭献对常州词派系列选本大加揄扬而批评浙派《词综》补辑选本,委婉肯定《草堂诗余》;编辑《箧中词》和《复堂词录》选录由唐至清之词,皆可见到谭献阐扬推衍常州派词学之主观意图,但其同时又不固守宗派门户之见,颇能折中二派之长而避其短。  相似文献   

2.
莫立民 《求索》2013,(2):142-144
摘要:临桂词派在词系传承上属常州词派,是常州词派在晚清后期的发扬光大。它之所以得名“临桂”,并最终独立成派且统领清末民初的词坛。除了因为其领袖人物王鹏运、况周颐为广西临桂(今桂林)籍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社会与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其中临桂词宗王鹏运的词学结社活动与I临桂词派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为临桂词派得以蔚然勃兴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豪放词派在两宋之际的承传是随着政治走向变动的。在其开创期的北宋,虽然有着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作为其开宗鼻祖,但在北宋词坛,豪放词派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相反,随着北宋灭亡,这种词风被蔡松年带去了北方金朝,形成了"程学盛南苏学北"的情况。蔡松年让豪放词风成为金朝词坛的主流之一,并发扬光大。辛弃疾早年师从蔡松年,很好地继承了此词风,并随着归宋而将此词风重新带入南宋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起源于苏轼,成熟并发展于北方金朝蔡松年,最后被辛弃疾带回南宋,才是豪放词派的承传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湘乡派、阳湖派与桐城派之关系,后世大抵以阳湖为别支,而将湖乡派视为桐城中兴之主,而不以别支看待。李详《论桐城派》最早提出湘乡之名,以为曾国藩自为一派,而桐城久在祧列,派中成员张、吴、黎、薛均为其幕僚,亦自称为曾氏门生。湖乡派之文学观,可从文学基本论、体裁论、方法论与批评论四方面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定勇 《青年论坛》2011,(3):123-127
金代寿词的发展演进经历了"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三个阶段。金代寿词意象独特,意境开阔,摆脱了寿词以功名、富贵、长生祝祷的套路,跳出了谀辞谄语的窠臼,迥异于同时的南宋寿词。其原因与北方的苏学流衍、贱老之俗、全真教传播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湘华 《求索》2010,(11):197-199
王鹏运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是清末"临桂词派"的代表,一生以填词为趣,以词籍校刻为官余乐事。他校编的《四印斋所刻词》,旁采博搜,精妙绝伦,并与朱祖谋合校《梦窗词》,从而开创晚近词籍校勘之学。校词作之误、校字词之误、校倒文错简、校脱漏衍文、编辑遗佚,尽量达到存真复原的目的,其校勘方法、校勘原则和校记处理均有特色。王鹏运词籍校勘之学对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与词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丁功谊 《求索》2008,(8):192-194
天启、崇祯年间,云间派取法七子,在晚明影响颇大。而钱谦益坚决反对七子派,与云间派存在着很大分歧。在《答唐训导汝谔论文书》信中,钱谦益对七子派思想进行了严厉批驳。唐汝谔是华亭(云间)人,推崇七子,以博学知名。钱谦益这封信实际上就是对云间派取法七子的回答。同时,钱谦益与艾南英、娄坚等人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共同抨击七子之学。  相似文献   

8.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9.
阮忠 《新东方》2014,(5):70-75
苏辛词派,辛派词似苏词,固然表现在词风豪放及步苏词之韵而作,但更应看到的是,他们像苏轼一样,都有好庄子与陶渊明的趣味,从而其胸襟、性情与苏轼有一致的地方,自觉地将处世的通达与淡泊形于词,从而词风贴近苏轼,词的"苏味"自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词源》作为中国词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接受史折射出历代词学思潮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轨迹,对于蓬勃发展的清代词学而言尤其如此:从清初云间派词学家对它的浅层接受,到清前期浙西词派在继承其理论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偷换,再到清后期常州词家为调和词学内部"言志与缘情"、"守律与破律"、"雅化与俗化"三对矛盾,对该理论进行了合理吸取与深化,并通过"意内言外"的词学理念,完成词体最终的复合建构;这一漫长的过程《词源》作为一个参照系和理论源,对清代各时期各流派的词学思想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词学向诗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李大伟  吕冬青 《前沿》2008,(9):184-186
秦观是北宋名家,以诗文闻名于当时,同时他也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他人词,词材也;秦观词,词心也。”多情敏感细腻的秦观善于捕捉最微妙的情绪变化,以“情与愁”这两大最基本的文学创作主题,既博采众家又能自出机杼,创作出风格清新婉媚、舍蓄蕴藉的词作。  相似文献   

12.
司马周 《求索》2007,(2):176-178
李东阳一生创作丰富,《麓堂诗话》是他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一直以来被茶陵派成员奉为圭臬,作为茶陵派的诗论纲领指导流派成员的诗歌创作。对《麓堂诗话》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茶陵派诗歌创作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助于研究李东阳在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实践。概而言之,《麓堂诗话》主要从诗文各体论、格调说、创新论三个方面论述了茶陵派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宁薇 《求索》2008,(10):199-201
作为“花间鼻祖”,温庭筠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但同时,温词也呈现出委婉含蓄与清新疏朗之美。温庭筠词风的形成,除了与晚唐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文化传承等有关外,道学上清派对温庭筠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独特的成仙思想、修炼方式以及以女性为祖师的神仙崇拜等促成了温庭筠词“静境”、“心境”和“艳境”之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锦 《求索》2013,(5):134-136
对宋人引用唐诗入词之现象学界评价不一.然不同作家之不同状况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本文通过对苏轼以唐诗入词的动因之分析.认为苏轼通过移诗入词借鉴和模仿了唐诗的创作技巧和风格;通过集句成词,在展现个人才学的同时也帮助词进一步向诗歌靠拢,逐渐雅化;而化用唐人诗意,推陈出新。让词作有了更醇厚的味道。此外的粜栝成词以合乐可歌为创作目的.也正说明了苏轼对词体音乐特性的尊从。多种形式的以唐诗入词是苏轼提高词品的手段,而词体也正是在苏轼手中真正开始由俗转雅了。  相似文献   

15.
莫立民 《求索》2012,(5):89-91
张惠言生前词名冷落,身后倍享词学哀荣。他由清代词坛一位小有名气的词人到被尊为常州词派之宗主,其间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演进历程。将张惠言论述成一开始就是清代词坛一大家,一开始就被清代词坛尊为常州词派的开山宗主,这是一种未加细辨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李岳 《湖湘论坛》2007,20(5):100-102
蒋捷是南宋的一位重要遗民词人,著有《竹山词》一卷.其词风格独特,有继承前人的一面,又不专主一家,且颇有创新,因而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若简单地将蒋词的风格归为"辛派"、"姜派"或只追求形式的"格律派",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吴邦江 《理论月刊》2006,(6):122-125
"词为艳科",词应以婉约为正宗,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虽历来就有争议,但却似乎是大多数词学家的共识.该文对苏轼以前豪放词风源流演变进行梳理探究,提出不同看法一是豪放词不是"别调",与"婉约词"的关系不是母体与变体的关系,而是兄弟或姐妹的关系;二是苏轼不是豪放词风的开山祖师,更不是"豪放词派"的首创者,而是扩大了豪放词的词境,开拓了豪放词的领域,是重要的承继者和发扬光大者.  相似文献   

18.
刘辰翁作为南宋词坛的一位重要词人,不仅有大量词作传世,还有迥然不同于传统词人的词学观。他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词论予以反拔,高度赞扬辛弃疾“牵雅颂,人郑卫”的创作范型;主张词应具有与诗文一样的地位和功能,词的创作应不拘一格,以意之高下为先。这种独到见解对改变传统词论、提高词品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春丽 《前沿》2010,(17):198-200
张翥是元代诗词大家,现存《蜕岩词》两卷。从词艺方面,张翥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在表现技巧上效法南宋姜夔一派,当属词艺的行家里手,堪为“一代之冠”;从词风方面,其主流倾向是清丽典雅,同时又具有萧散豪迈等多样风格,呈现出南北兼容的特色,在词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凌云 《求索》2013,(6):133-135
仁宗朝词坛是宋词发展的第一个成熟繁盛期。仁宗朝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导致了仁宗朝词坛的兴盛和新变的产生。“无南北之异”的取士政策促进了仁宗朝词的兴盛;分别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中心进行的词学活动.促进了仁宗朝词坛疏隽与婉雅两种词风的产生:词之功能发展至仁宗朝有了极大的扩展。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大词人产生于仁宗朝,并不是偶然现象。对仁宗朝词坛新变的探析,对更好地把握词史流变、进行词家的个体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