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文秀 《政协天地》2009,(11):32-3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国政协成立60周年。 这波澜壮阔的60年,见证了党和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切实从源头上为实现男女平等参与、平等受益、平等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见证了女性与男性携手并进,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灿烂人生;更见证了妇联人对平等与发展、对创新与务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2012年,"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妇女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于中国女性而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多体现为各种现实权利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具体操作层面保障妇女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发展权利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本质是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作为妇女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对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推动男女平等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马克思妇女解放思想与男女平等的关系入手,对推动男女平等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讨论当前推进男女平等面临的挑战,探索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瑛  董葵 《中国妇运》2003,(7):30-31
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追求的目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也是一个严肃的实践课题:我们理解的男女平等是妇女在人格尊严上与男性一样被尊重、重视,是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地体现基于性别差异之上的公正、公平和自由选择。这样的男女平等在其运行和推  相似文献   

5.
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追求的目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也是一个严肃的实践课题。我们理解的男女平等是妇女在人格尊严上与男性一样被尊重、重视,是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地体现基于性别差异之上的公正、公平和自由选择。这样的男女平等在其运行和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三个重要的支点:制度公正、文化认同、主体觉悟。 制度公正决定了男女平等的起点和基础。所谓制度公正是指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倡导男女平等,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发展,提高了妇女地位,也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尊重和赞誉。从推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到倡导男女平等价值观,对我们践行男女平等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需要认识到:法律政策解决的是国家意志、法律规范问题,价值观解决的是集体共识、个人信仰问题。只有男女平等价值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成为人们的自觉认识和行动,才可以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从法律政策到文化自觉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聂琴 《思想战线》2003,29(5):50-53
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事实,教育是女性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人"从而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关键,但在男性中心文化灌溉下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出真正的两性平等。所以,应当通过新的女性教育来实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8.
发挥地缘优势全面推进男女平等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江苏地处东部沿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  相似文献   

9.
男女平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然而,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表达的涵义却不尽相同。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将男女平等视为无视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要求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完全相等,而且是以男性作为衡量平等的标准。既然男女生理差异是不可以抹杀的,所以男女都一样就变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在培育和践行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过程中,有两个核心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什么,即要澄清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只有首先知晓男女平等价值观为何物,才能谈认同、培育、建构、践行的问题,这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前提性问题;二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建构路径是什么,即探求男女平等价值观如何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这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理论体系的理论旨归。一、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把握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需从理解"价值观"的本质和"男女平等"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说到底,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对"男女平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这种取向和追求既不是向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过程中,男性自身参与的愿望仍然非常不够.应该从制度和个人两方面鼓励男性参与.男性气概是多样的,支配性男性气概是可以被改造的,改造支配性男性气概将在个人层面上直接促成男性参与.笔者提出"男性觉悟"、"男性解放"、"男性觉悟二重性"等概念,主张应该唤起男性觉悟,认识到传统的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伤害,使得男性积极主动地颠覆支配性男性气概,进而同女性携手推进性别平等.但这种觉悟与解放应该同时认识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女性的压迫比对男性的压迫更重,才能保证其对两性平等的推进.同时,作者以生殖健康领域为例,说明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改变将如何影响到男性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性别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运用性别敏感指标评估环境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环境范畴理解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并从生活环境、社会安全环境、资金支持环境和环境参与四个方面,评估外部环境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以及男女两性对环境资源的占有、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而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的男女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性别关系具有差异性与非对抗性、平等性与公正性、互补性与共赢性、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性等特征。培育和谐的性别关系必须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加大法律创新的力度,提升妇联组织的作为,加强两性主体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和谐性别关系的建构成为政府的目标和社会共同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论男女平等内涵与目标的哲学基础及社会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男女平等内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男女平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调整两性关系的社会法则,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它的灵魂支柱,就不可能科学地诠释它的内涵,界定它的目标与特征等一系列属性。哲学是解析这一切的金钥匙,社会学则是寻求其准确定位不可缺少的方向盘。在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男女平等概念只能是相对的、与时俱进的;也只有符合社会存在实际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目标定位才是科学的、可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坚持八项原则,才能推进男女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评价性别平等的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性别平等,以社会标准,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还存在一个个人的标准,即个体对平等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不同标准的矛盾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性别意识的弱化、性别不平等的加剧以及对男性不平等的忽视。本文讨论了这几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清  姚雪莹 《思想战线》2007,33(2):101-107
自1791年法国宪法宣布“法律上承认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以来,虽然在形式上,婚姻具备了契约的特征,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完全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在婚姻契约中男性任意支配女性的传统和行为,阻碍了两性关系的发展。于是,新型伙伴关系社会模式的建立就有了现实基础,它展示的是平等、和谐、宁静和非暴力的生存状态,其婚姻结构也趋向一种互动的友好关系,基于两性合作、互补的快感,使爱成为生命中最神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基于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从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出男女两性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程度与差异等。报告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实现性别平等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父权制的性别文化对女性不公的同时也使男性受到了伤害。本文在探讨男性研究的兴起、定位与内涵以及性别平等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反思男性研究与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男性研究视角在教育领域的介入,有利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开拓新的实践可能,如深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拓展性教育的多元文化取向,丰富与再现校园中的性别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与性别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和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指标构建的必要性和优先问题、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内涵和指标框架、指标构建原则,并对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社会指标研究不仅体现在研究主题的确定,而且在指标选择、指标定义、指标合成、指标数据收集和指标数据的展示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社会性别问题。只有不断增强研究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才能实现通过指标和数据反映男女两性的区别和相似性,促进性别平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