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参政党的核心能力之一,协商能力具有自身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参政党协商能力可以从导向、实践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参政党协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协商建设与发展新形势下,随着社区协商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深化,有必要对社区协商实践的评价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评价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指标体系的开发。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对已初步建构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作进一步分析。通过对上述指标体系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借助离散程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拟合度分析完善了指标体系。最后,将整个指标体系精炼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同时,依托调研数据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3.
司法评价是一项兼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活动,为使评价结果贴合客观现实,评价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托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指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组合即成为评价指标体系。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需以司法价值为依托,以司法权配置为主线,实现硬指标与软指标的结合和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估的搭配。司法体制改革活动主要由价值设定、制度改革、软环境优化、效果保障四个方面构成,立足这四个要素设置价值指标、制度指标、文化指标和效果指标等一级指标和相应的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及相应的分值和评定事由,进而形成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增强参政党参政能力和提高参政党履职水平是各民主党派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高素质参政党有其特定内涵。高素质参政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五个方面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5.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指引,高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统筹目标导向、指标体系、激励机制、长效运行模式建设为基本遵循,要重视评价要素和指标、评价过程模式和"智慧评价"信息平台建设,要把持好自评和他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从而从理论坐标和实践路径、从宏观体系到具体评价要素、过程和结果结合的思维角度,形成科学性、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素质构成与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法学理论、系统化理论和标准化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在实践中应突出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素质构成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6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87个三级指标,评价的内涵、单位、标准、方法以及相关的图表。  相似文献   

7.
从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政党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四个维度来看,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民主党派协商能力的具体内涵及要素体系,将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分为内涵性要素和外延性要素。对照这一指标体系,本文从增强政治责任、突出政党特色、加强主体建设、着眼协商制度建设四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民主党派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通过对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参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并着重阐明了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着力点,着力点即在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党是政治协商的核心主体之一,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参政党的协商能力是影响政治协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参政党只有不断提升协商能力,才能实现从协商"载体"向协商"主体"的转变,真正发挥协商民主建设主力军的积极作用.参政党协商能力的形成要素主要是政治把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大环境的局限和自身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提升相对缓慢:协商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协商动员能力不强,协商意见转化效力不高,协商议题代表力不突出.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要不断增强政党意识和政治共识,健全规范协商工作管理机制,提高协商组织和动员能力,增加协商锻炼和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之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协商民主是参政党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为参政党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对发展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关键,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为协商民主提供政治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界近来愈加关注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对地方政府网站G2C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实践提供帮助,以抵御地方政府网站G2C服务的建设风险,提高地方政府网站G2C服务绩效和培养服务型政府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评价标准,其体系确立过程如下:首先,在相关文献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网站G2C服务能力的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两轮的德尔菲咨询法,修正这些评价指标,即确立了一级、二级与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再次,通过层次权重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处理,确立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值;最后,笔者通过SPSS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模式评价药事管理学教学效果。方法 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模式构建药事管理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组成。结果 药事管理学教学整体态势良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超过50%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需求,能够接受教师的上课形式和教学方法,认为课程有助于其理解药事管理的政策和建立职业道德。但存在资源相对陈旧,教学设备不够先进等问题。结论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应注重开展研究性教学,提升教学资源的前沿性,将职业价值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参政党协商能力是影响政治协商效果的一个方面。参政党协商能力包括政治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等。参政党协商能力面临协商主动性不强、缺乏机制、缺乏氛围等问题,应从提升参政党的政治认知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以及协商实效性入手,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参政党的重大使命,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共十八大以来,参政党在履职过程中,政治把握、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等能力不断增强,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制度化发展。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以及参政人才、信息、制度等因素影响,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还存在协商功能发挥不够、协商过程不对等、协商成果转化效能不明显等问题。应着力从营造良好政治和文化环境、拓展协商内容与形式、加强思想共识和实践行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评价协商民主实践,是从关注协商民主理论与政策到关注协商民主实践及其绩效的体现,也是助力于各类协商主体民主协商素养提升、引导协商民主实践更加规范和有度有序有效的现实需要。要更好地评价协商民主实践,就必然要求一套评价指标。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与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评价需要的指标体系。就社区协商来说,可以围绕"实践基础"、"协商活动"、"成果落实"、"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发挥政党协商的优势和作用,需要提高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影响参政党协商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参政党组织建设是重要因素。加强参政党组织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参政党协商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不断提升参政党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小娟 《工会论坛》2015,(1):130-133
结合我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综合考虑高校基本职能、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政府及其他组织的重要指导作用,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建设理念与定位、实训条件、实训实施、实训效果、特色与创新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及30个三级指标。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相结合,使评价指标体系细化、系统、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共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强调了各民主党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而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体之一的参政党能否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能,则是由参政党的政治协商能力所决定的。参政党的政治协商能力由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五种能力共同构成,目前协商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除了客观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参政党政治协商能力的不足即上述五种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通过对五种能力不足的原因分别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提升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能力,有利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落实,有利于更加和谐的党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把政党协商放在其他协商形式的首位,表明政党协商的重要位置和及其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赋予了作为我国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协商的职能,表明中共十八大后对参政党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同时参政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考验。本文通过对参政党成员问卷调查,对有关人员进行座谈访问,以及对相关案列分析等方法就如何提高参政党协商能力和水平问题进行研究,充分肯定了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对参政党履职的大力支持,以及参政党协商履职发挥的成效;揭示探讨了目前参政党在提高协商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改进措施和克服的方法,提出了参政党加快提高协商能力和水平的路径方法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是参政党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视域下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大课题和光荣使命。当前参政党协商能力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及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局限以及自身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协商能力建设总体相对滞。针对当前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建议试从五个方面为抓手积极推进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即端正方向、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组织;健全机制、使制度机制更具可操作性;强化队伍、提升参政党干部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和能力;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