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招录的人民警察的人格状况和心理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对某省新招录的基层公安民警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新民警的多数因子与常模存在明显差异;(2)男新警与女新警、山区新警与沿海新警在某些特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策:(1)了解新警的个性特征、合理分配新警的工作岗位;(2)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保定市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民警身心健康的影响,采用于俊杰主编的警察心理压力问卷对基层民警进行了心理测评。结果是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压力是经济压力和任务压力,男民警心理压力高于女民警,已婚民警高于未婚民警,治安警心理压力高于其他警种。  相似文献   

3.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男生心理健康素质状况测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MMPI为工具 ,测查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男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状况 ,结果显示 ,该校男生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喜忧参半 ,并有自己的特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有心理病态嫌疑或心理不适倾向的个案占 63 .6 % ,其中“亚健康”者占 44 .5% ;疑似病态的偏常类型以躁狂倾向、病态人格、躁郁倾向为主 ,合计占病态个案的 81 .0 %。因此 ,公安院校招生和公安机关招警应考虑引进心理测试筛查心理健康偏常者 ;公安院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 ,建立心理健康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对云南省境内昆明、楚雄、大理、怒江、保山、思茅、临沧、丽江、迪庆、曲靖共10个地区的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1)云南省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水平.一半还多的民警(58.60%)出现了各种心理症状,近24%的民警在至少一种心理症状上已达到中等严重程度.(2)云南省公安民警出现比例较高的心理症状有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敌意症状、抑郁症状、偏执症状、焦虑症状.(3)性别、年龄、警种、家庭月收入、地区等变量对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Z市公安队伍1014名民警进行积极心理资本的系统调查显示:公安民警整体积极心理资本状况良好,公安队伍多年的警察精神培育成效显著。但也明显存在以下问题:民警积极心理资本四个因子水平不同,韧性最低,并且在警种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各个年龄段中,31-40岁年龄段的民警心理资本得分最低;女警自我效能低于男警等。在深入分析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后,提出了从个人层面与正向领导力为导向的组织层面进行改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加强基层公安民警心理调控,必须在充分了解民警心理状况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心理调控原则.要把解决目前基层民警最突出的心理压力过大问题作为心理调控的突破口,把定期评估基层公安民警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训练与恢复作为进行心理调控的长效机制,把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从优待警、正常待警作为预防基层民警出现心理问题的金钥匙,把启动基层民警心理调控的自觉自励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强基层民警心理调控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为总抓手.  相似文献   

7.
和普通人比较,民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亚健康问题突出。在各衔级序列的民警中,心理症状最少的是新警;警员序列督内和司升督衔级的民警心理症状最多;警官序列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间水平。从文化程度上看,学历越高,心理症状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公安机关要切实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作为构建和谐警营的基础环节、作为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的务实之举、作为凝聚人心的"警心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8.
民警伤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公安民警伤亡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改革开放至今,民警的伤亡情况出现从高发期到超高发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与外警相比伤亡人数呈偏高的局面。究其原因除社会治安出现新情况之外,警务工作繁重、警力严重不足、犯罪暴力化倾向严重、警务装备落后、民警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警务实战技能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安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受到重视,公安民警心理文化是公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文化总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公安民警的的言行举止、思想觉悟、道德精神和综合素质,警营心理文化也是公安民警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公安民警心理文化有助于保护民警心理健康,提升正能量,展示形象,凝聚警心,激发战斗力。需要从创新文化理念、制度规范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公安机关心理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S省部分地市基层民警先后两次进行的心理普查与抽样调查显示,心理出现异常表现的民警占15.5%,突出表现在强迫、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等方面。一半以上的民警身体形态较差,多数民警患病。年龄、婚姻状况及锻炼频次对民警生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青年民警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7倍。民警的压力状态、身心疲劳状态和精神情绪状态均处于临界值。应激模型、过度肥胖、不良习惯和疾病倾向人格等是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此,应将个人初级预防与组织心理关怀相结合,减少应激因素,加强心理工作,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与人格量表的测定,研究其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95名监狱人民警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警察197人,女警察96人。所有被试填写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34.95%的监狱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相比国内正常人群要轻;一线工作警察比科室工作的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严重;男性监狱警察比女性心理卫生问题突出。SCL-90与EPQ得分相关分析表明,情绪越不稳定或精神质越明显者,倾向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越内向、掩饰倾向越弱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四川涉藏地区民警心理健康需求半开放式问卷,随机对400名四川涉藏地区公安民警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民警有175人(47.8%);最困扰民警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工作压力问题、亲子教育问题、情绪问题(紧张、焦虑、抑郁等)、家庭问题等;民警常用娱乐消遣、寻找亲人和朋友的支持、运动排解和不管它等方式处理心理问题;民警希望得到压力管理教育、不良情绪调控、心理常识教育和人际教育等心理服务内容和情绪调控、压力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等心理训练内容;民警最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放松、与专业人员交流、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得到心理健康服务。不同群体民警间的部分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川涉藏地区民警对心理健康服务有需求,且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性,心理干预需充分考虑其差异,以提高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解新疆地区突发事件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调查采用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根据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标准编制"PTSD检查表",对亲历"7.5"事件现场半年后的民警进行取样。调查显示:有21.2%的民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中刑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数最少,派出所民警人数最多。在PTSD症状反应频率中主要以警觉性增高、回避行为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主。在PTSD症状反应强度中主要以躯体上的反应和回避行为为主。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突发事件发生后会给现场救援的警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干预不但要及时有效而且更要做好长期的心理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警察分离人员的心理状况,探讨警察素质培训的方法,提高警察的整体素质,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卡特尔16PF个性特征量表对唐山市公安局警察分离人员施测,结果显示:警察分离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个性心理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重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在警察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警察职业情绪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高应激的职业,警察是典型的"情绪劳务工作者"。在警察队伍中开展情绪管理,使警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警察情绪管理方式有:一是警察个体自身情绪管理;二是警队管理者对警察情绪的管理;三是警察组织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不仅有助于警察的身心健康,也将会对警队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刑事警察职业要求刑警有适合的心理控制类型和心理控制能力。目前刑警心理控制类型属中度外控,心理控制能力较强偏低,两者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刑警职业的高风险、高压力容易导致刑警心理疲惫;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与刑侦力量的相对不足,使刑警不停地奔波、劳顿,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社会现实中的不正之风使少数刑警产生特权思想等。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侵蚀着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疾病的同时出现行为偏差。工作压力、家庭社会影响、生活心理因素、公安机关本身的各种消极因素是导致公安民警亚健康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锻炼、积极开展大练兵活动。以及四项具体措施、七条身心健康处方达到防范和矫治亚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闽南地区警察EPQ—RSC测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 6 4名泉州市警察进行测查 ,并对其人格特征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 :男女警察在E纬度和N纬度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职业角色规范和职业压力是形成警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