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实生 《求索》2010,(11):250-252
光绪初年的"四谏"是清流中的佼佼者,赵尔巽抓住"四谏"都出身翰林这一特点,在《清史稿》中称他们为"翰林四谏",显然附会了清末民初时期对清流热捧的现象,难避杜撰之嫌。其实"四谏"并非因为出身翰林而出名,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作为清流中负气敢谏的人物而名噪一时,所以"四谏"实际上是指"清流四谏",只是慑于历史上把"清流"与党祸联系在一起,才不敢轻易使用这一字眼。"四谏"是指哪四个人?说法不一,陈宝琛和《涧于集》后序中的说法最为可信,他们提出张佩纶、宝廷、黄体芳和何金寿为"四谏"成员。  相似文献   

2.
一 领导人一讲话,媒体便说"发表了重要讲话"。是否重要呢?并非全部。有的确实重要,有的不过是礼仪上的门面话或寒暄时的客套话。如果都冠以"重要",真正的"重要讲话"也就无从凸显了。  相似文献   

3.
李新亮 《前沿》2013,(8):143-144
历史想象和文学虚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基于事实,但历史想象是"有规约"的想象,不同于文学虚构。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分层"、明确了各层的主要的目标和"引入"人类学的观点,以他者的眼光去建构历史,从而使历史的想象不会越界成为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体系,应试则是教学法中的问题,它们并非水火不容。知识是商品,教改正将教育推向市场,但教育产业又不能完全市场化。就业的市场化,是学校生源、专业设置、培养标准和教学质量的调节器。学校招生无论宽严,考试与毕业都应该"严出"。没有"严出"就没有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湘江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将长沙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享有"中国快乐之都"和"中国力量之都"美誉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企业都会将培训视为对未来最好的投资,当问及受训员工受训感受时,其反应通常都是"效果不错"或"收获颇多",但"不错"、"颇多"的内涵是什么,却并非人人都能说得清。许多培训活动似乎仅仅为公司装点了门面,却并未取得实质效果。当下的企业"一把手"对培训很重视,由此更加关注培训的实际效果。那么,作为一名培训主管,如何保证领导的期望不落空,用什么办法来评估培训l的效度呢,〉无论是培训l组织部门还是业务部门经理,投资培训的决策层都应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否则极易产生盲目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邓艳  张映先 《求索》2011,(6):134-136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为跨文化文本阐释研究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空间,"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三大原则向我们表明了文本阐释的现实:译者和原文本都是历史性的存在,任何理解、阐释活动都是在历史语境之内进行的,都必然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文本阐释过程其实也就是译者视域和原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但这种融合是相对的,是差异基础上的融合;受"效果历史"的影响,文本的真正意义和阐释者一起处于不断运动生成之中。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对其终极意义的把握只能是一个无限趋进的过程。不存在理想的、绝对客观、忠实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胡启 《政策》2010,(11):60-60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记载着城市的发展。 汉阳,被历史记载的一座秀美山川。武汉,曾取"字"武昌的"武",汉阳的"汉",在清朝时作为武昌与汉阳的简称,那时候,还并不包括汉口。  相似文献   

9.
“嗜好”乱弹申太运人生在世,必有所"嗜","嗜"者爱好也。孟子曰:"见人必问所欲,求所嗜。"历史上有个冯谖,想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孟尝君问他:"客所好?"答曰:"无好也。"又问:"客何能?"答曰:"无能也。"其实他并非无嗜,更非无能,不久便叹"食无鱼...  相似文献   

10.
历史进化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起点。从清末政治小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占主流的都是进化论叙事。然而,先锋派和新历史小说却不再承认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循环性成为历史的常态,历史最终成为一种"儿戏"。  相似文献   

11.
赵伟 《前沿》2011,(1):65-69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有"虚假意识""观念上层建筑"和"拜物教"三种不同的界定。国内理论界对这三者的关系一直是聚讼不已。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对立或等同的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拜物教理论中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准确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杨华 《求索》2011,(6):116-118
作为唯心主义史学代表人物的柯林武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强调历史学家对历史的"重演",但这与历史研究中对必需"证据"的把握是存在缺失的。柯氏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其理论中,对于两者之间的分寸把握,却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说明。如果对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进行更进一步地分析,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分寸的缺失有其内在思想根源。对柯林武德史学观"分寸"缺失的探源,对历史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爽  张潇月 《创造》2010,(10):92-93
"变通多一点,发展快一些"东川人总是这样激励着自己。"诚信和谐、负重提速、创新图强"这是东川的精神。 它曾是"中国铜都"。两千多年来,这里丰富的铜矿储量以及铜矿开采、冶炼的悠久历史为东川奠定了天南铜都的牢固地位,更为国家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请用一个字作2010年的结语。——涨!这是某论坛网站的一个帖子,许多网友都认为对过去一年感受最深的就是"涨",当然这个"涨"并非收入的增长,而是物价。虽有不少夸张成分,却也体现了百姓对物价的感受。去年11月、12月、今年1月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5.1%、4.6%、4.9%。  相似文献   

15.
夏晴 《求索》2010,(5):210-212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帝王作用的凸显是一重要的文学现象,尤以梁、陈时代为甚,当政者们参与创作,以帝王之尊赋予了文学创作及其审美以相当的影响。直至隋,文帝不悦诗书,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文学,而后的隋炀帝偏爱南朝靡丽文风,重用虞世基、许善心等文人,文学又得以振兴。至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历经陈隋、颇具文名的虞世南的选贤任能与文学才华相结合,促成了唐文学以新的发展。然而,唐太宗强调国家治理须靠吏能的"贞观重臣"现象又从另一方面消减了文学之于选贤的权重。于此,以"文儒"视角考察贞观重臣,我们认为,唐太宗治国选贤并非出于单纯的文学才能,他看重的更是吏能。文学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更多是一种君臣的唱和,而并非选能当然之条件。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北京观察》2011,(12):22-2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高低起伏,既体现了"居正不偏"的传统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庄重与威严,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于展现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对于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杨芳 《理论月刊》2010,(10):167-169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农业政策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农业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源于农业面临深刻的危机,都服从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从"农业养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农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又记忆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对"史"的重视,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的史籍成书最早 说到中国史籍成书最早,是由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历史。前面我们曾讲过,传说中创制中国文字的祖先仓颉,就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官,都在竹简上较为翔实地刻写下各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朱学恩 《求索》2010,(8):131-133
"术"是一个中性词,并非法家所独有。从孔孟到荀子,再到韩非子,"术"思想的逐步凸现,反映了政治实践发展的需要,还原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外儒内法"架构的长期稳定,是对从"礼法"到"法术"转换的辨证否定。  相似文献   

20.
按照监督法规定,一旦进入人大问责的监督程序,必须依法推进,任何人都无权阻止法定程序。人大问责需用好"常规武器"在人大历史上,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一直是监督的"常规模式"。说它们是"常规武器",是因为使用频率高,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