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棘腐霉(Pythium spinosum)是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e)腐霉属(Pythium)中的一种真菌。甘肃省东部地区家畜中毒的饲草中,常有该菌污染。在分离过程中由于该菌生长缓慢,为生长快的其他属真菌掩盖,易于被人们所忽略。 棘腐霉是几十种植物的弱寄生菌,并有相当的破坏力。但对动物的毒性如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查明甘肃地区饲草中潜在的有毒真菌,我们用棘腐霉的发酵物对小白鼠进行了毒性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2.
此项研究对几种镰刀菌代谢产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①从“烂蹄病”病区采取52份耕牛饲草,共检出真菌3197株,主要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芽枝孢霉属和交链孢霉属等。其中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污染率与“烂蹄病”发生呈正相关;②从“烂蹄病”病区耕牛饲草上分离的10种53株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用乙醚提取,其中30份提取物使兔的皮肤出现反应。拟枝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及其乙醚、甲醇-水(95 5)提取物引起大白鼠和小白鼠中毒死亡。用其乙醚粗毒素腹腔注射两只健康杂交公山羊,出现了典型“烂蹄病”病征。  相似文献   

3.
目前确证能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的真菌有100余种,真菌毒素的作用除了引起动物急性、慢性中毒外,有些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B_1)的危害在于致癌、致畸和破坏动物免疫力。因此,研究有毒真菌的种类、地理分布及生物、化学性状,不仅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数据,而且已经引起医学真菌界的广泛重视。我们于1985~1986年间对陕西省务农业区划内,畜禽饲草、饲料有毒真菌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是禾本科类干草、玉米等谷物以及一些水果的腐生真菌。据费里曼(Freeman,1949、1959)、菲什曼(Fishman,1960)和戈德费森(Godfecdson,1965)等人的研究证明,以玉米浆蔡-斗氏培养基培养粉红单端孢霉,可从培养液中分离出单端孢霉素(Trichothecin)和单端孢霉烯酮(Trichothecolon)等有毒化合物。但该菌引起家畜自然的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霉形体 (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最早分离自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 ,初称之为胸膜肺炎微生物 (PPLOs)。在分类学上 ,霉形体属于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软膜体纲、霉形体目、霉形体科、霉形体属 ,在医学和兽医学上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 ,对人类及猪、牛、禽和试验动物等有广泛的致病性 ,主要侵害呼吸道和生殖道 ,还有关节、乳腺、眼部。霉形体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形态 ,因而可通过细胞滤器。霉形体还常污染用于生产生物制剂的细胞或鸡胚 ,导致生物制剂品质下降或废弃 ,因此霉形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马属动物霉饲料中毒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均有发生,各地区霉饲料真菌分布状况如何一直不清。查明我国各地饲料中有毒真菌的分布,对预防畜禽真菌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发病地区饲料为重点,开展对甘肃省东部地区马属动物中毒的霉麦草进行了系统的检查,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9批次进口鱼粉,按照自然状态5点3层随机抽样,共采集待检样品285份,经两次重复分离、纯培养及制片镜检,从样品中共分离到真菌18属54种,初步确定有毒真菌为14属43种。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17种,青霉属(Penicillium)12种,镰孢霉属(Fusari-um)3种,其他半知菌属11种。其中主相菌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两大类,两属真菌合计出现频率的幅度为74.62%~91.83%。  相似文献   

8.
从引起奶牛流产的霉变饲料中检出真菌31种,涉及11个属,其中串珠镰孢每克饲料达10~5个孢子。其饲料经过提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检出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孢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经过层析获得纯毒素。纯毒素皮下接种怀孕小白鼠,引起7/8流产。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禽源霉形体共有18种,计霉形体属14种,无胆甾原体属3种,尿原体1种。其特征详见下表。 禽类致病性霉形体有3种。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引起鸡、火鸡及其它禽类的呼吸道疾病,引起鸡的气管炎、气囊炎,其特征是呼吸道罗音、咳嗽、流鼻液;有的侵嗜眼部,导致结膜  相似文献   

10.
真菌代谢产物引起小猪阴道炎早在1927年美国已有报道。Mckay于1952年首次从引起猪外阴道炎的霉大麦饲料中分离出禾本科镰孢。Stop等人(1962)证明禾本科镰孢的毒素对子宫具有活性;Christensen等人认为该有毒物质具有雌激素作用。Mirocha等人于1967年研究了镰孢毒素对牛的作用,发现禾本科镰孢的提取物能降低人工受精率。1963年提取出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纯结晶,1968年完成了该毒素的人工合成。同玉米赤霉烯酮分子结构相似的其他大环次级代谢产物也已从一些真菌中分离出来。如弯孢霉素(Curvularin),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食线虫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虫诱导培养方法,自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等五省(区)采集的23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了食线虫真菌23株,形态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分属于9属22个种(包括:节丛孢属9个种、隔指孢属2个种、单顶孢属4个种、镰刀菌属2个种、钩丝孢属2个种、轮枝孢属1个种、被孢霉属1个种和茎点霉属1个种)和1株未定种。本研究为开展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瘤胃臌气常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是过采食大量易于发酵的饲草或霉败饲料引起,如露水草、开花前的首蓿、马铃薯叶、胡萝卜叶和霉败的青贮饲料等。笔者从1987年~1989年先后治疗奶牛瘤胃臌气病11例,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笔者参与诊断救治家畜霉性饲料中毒82例,其中马骡55例、牛21例、驴6例,有些经抢救脱险而痊愈,有些治疗无效死亡。现将有关诊疗经验教训及体会总结如后。 (一)病因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原真菌,主要有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及红色青霉菌等几种;二是致病毒素,认为是如上几种镰刀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资料表明这些霉索对各种动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及中枢神经使之发生变性、发炎甚致坏死。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在诸如动物、人、植物或者细菌引起不自然的或者有害的生物学变化。这类毒素可能存在于芽孢或菌丝体中,或者可能泌出于真菌在其上生长的基质中。假如这种基质是一种生长的庄稼、饲料、收获的油料种籽、贮藏的谷粒或者动物或人的其他食品,便可能在其消费者引起一种明显的临床症候群或者一种隐性的亚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15.
真菌以各种方式在动物引起疾病。只要它们在动物入侵、驻足和繁殖成功,这种过程通常总是导致一种临床上明显的感染。这是因为只有在宿主身体中一开始就能对病原真菌提供有利的发育条件的前提下,动物才能受真菌的侵害。一旦真菌感染成功,由于动物的天生防御能力多半不足,故常不能阻止疾病的表现。如欲降低热血动物对真菌的易感性,首先必须放弃农畜的近代管理和饲养方式。这些是造成今日家畜常受真菌之害的首要前提。很明显,仅仅根据  相似文献   

16.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17.
1928年Mcnutt等首次报道了猪的霉玉米中毒,可引起外阴异常肥大,阴道外翻,乳腺胀大等雌性发情症状,怀孕母猪吃入有毒饲料后还可引起流产。此后,国外学者相继报道了动物饲喂发霉谷物可引起生殖系统相同症状的病例,还观察到幼龄公猪霉玉米中毒后睾丸发生萎缩,乳腺扩大。经过深入研究,从霉玉米中分离出玉米赤霉菌,并证实此菌的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稀酮(Zearalenone)乃是引起霉玉米中毒的病因。我们于1980年8月,在一次猪的  相似文献   

18.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通常存在于节肢动物及哺乳类动物的细胞内,对人类及动物均有致病性。近年来美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动物感染衣原体的报道。现就收集到的资料作一综述,供参考。 病原学 衣原体(Chlamydia)在生物分类学上属立克次氏体纲(Rickettsiae)衣原体目(Chlamydiales)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的一个属,根据其生化特性、毒素以及细胞壁抗原的不同,衣原体属(Chlamydia)又分为两个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和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前者可以引起人的沙眼病、包涵体结膜炎、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河西地区马类动物气喘病的病因,经甘肃农业大学马类动物气喘病研究组的综合研究,认为是饲喂发霉带尘土的干草所致的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主要是寄生在霉败干草上面的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热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hydroscopicus)和干草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 faeni)等所致的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农民肺);无机尘肺主要是伴随饲草尘土所含的硅、铝硅酸盐化合物等引起的无机尘性肺炎。  相似文献   

20.
陕西汉中地区的耕牛,多年来发生以蹄腿肿烂为主要特征的霉稻草中毒症。为进一步了解霉稻草中真菌情况及产毒真菌的种类,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采样 自1977~1980年,每年11月至第二年元月份,先后在耕牛“蹄腿肿烂病”发病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洋县等五个县的35个生产队霉稻草垛采样,其稻草霉变色泽多为白色、褐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黑色等,并都带有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