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显明  张立伟  张伟 《人权》2004,(6):57-58
2004年10月16日至17日,中 国政法大学和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 与人道主义研究所在山东青岛联合举 办"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国际研 讨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中国人权 研究会、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北 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2.
黎尔平 《人权》2005,(6):40-42
20世纪80年代,人权作为一门课程开始出现在欧美国家大学的课程表上,现代人权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人权状况的改善和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开始与大学人权教育联系在一起。在众多欧美大学中, 美国哈佛大学在人权教育和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一、多部门多学科合作进行人权教学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哈佛校方在人权教育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哈佛大学的人权教学和研究与该校的其他学科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纵观哈佛大学的做法,多部门多学科相互合作是哈佛人权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海琦 《人权》2011,(1):60-60
为加强与国内人权专家学者的联系,《人权》杂志于2010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人权理论体系”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及人权发展模式,李步云、陈志尚、谷春德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18位国内人权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董云虎会见了与会专家学者。新闻办七局领导刘萱、陈振功同志等先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 《人权》2009,(6):59-59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权教育年会于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人权中心、丹麦人权研究所及瑞典伦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人权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和国内各高校从事人权教育的教师等90余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5.
张万洪 《人权》2010,(4):40-44
人权是一个伟大的词汇,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需要不同部门、各行各业共同参与,为之不懈努力。大学因其资源、人才等优势,在人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人权研究、人权教育、人权倡导、人权观念的传播和普及等方面可以对人权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法学院为样本,探讨中国大学在人权保障和促进中已经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四林 《理论月刊》2005,(10):52-5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人权公平问题是人权发展的必然趋势,代内人权与代际人权的提出及分析揭示了代人权研究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瑞雪 《人权》2012,(6):57-58
为深化对东北地区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状况的了解,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率中国人权研究会调研团,于2012年9月10日至16日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就人权理论研究以及人权教育培训等进行了考察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曹鸿鸣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秘书长柳华文等参加了调研。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
残缺的人权文化起源与人权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普遍的人权,促进对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在多个文件中提及的人权教育目标。通过对西方人权根源的分析,从人权理论研究的视角出发,提出人权问题不存在"普世价值",人类只存在具体的、历史的人权价值,人权价值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大沼保昭建立了"文明相容的人权观"的思想,以此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普遍人权与特殊人权、人权与主权、经济性人权与自由性人权的关系,可以发现我们的一些人权口号在反对西方人权攻势的同时,也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放弃实用主义,在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同时对人权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努力改善人权,才是在人权问题上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曲相霏 《人权》2009,(4):43-49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的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都获得了最迅速发展的30年,回顾和反思这30年来的人权研究,对今后的人权建设极为必要。本文将对人权原理部分的主要学说进行简单梳理,以有助于今后的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14,(2):28-31
一、发展简况 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简称“中心”)的前身是1990年山东大学成立的“人权研究室”。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人权研究机构之一。1994年,山东大学决定将人权研究室升格为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并由徐显明教授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05,(3):60-60
2005年4月8日,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在南开大学举行揭牌仪式。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教授、原党委书记洪国起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进军和姚俊梅、王林霞及南开大学各院系的师生约40人参加了仪式。薛进文和董云虎在揭牌仪式座谈会上讲了话。薛进文指出,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南开大学的学科整合、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是南开大学的喜事,希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人权研究会充分发挥南开大学专家学者在人权理论研究上的作用,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人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晓玲 《人权》2007,(6):41-4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特别是在党政官员中进行人权教育。去年,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中,就有一本《人权知识干部读本》,供全国党政干部培训学习使用。中央党校是培训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开展人权教育是中央党校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致力于推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爽 《人权》2013,(4):21-24
人权是现代各国宪法的构成要素之一。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原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统纳于"人权原则"之下,明确宣示实现人权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宪法目标,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宪法发展与人权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迄今,"人权入宪"已经跨越十个年头。十年间,执政党和政府为推进人权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的人权事业除了兼容国际标准以外,还具有什么样的自身特点?未来的人权建设又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孙强 《人权》2013,(3):5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发展实际、时代特征、历史传统、民众文化等相结合,着力解决中国人权发展的"特殊"问题,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晓军 《人权》2003,(1):55-56
2002年12月10日至27日,应英国英中协会、摩洛哥人权文献、信息与培训中心、埃及开罗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中国驻法国使馆邀请,以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金鉴同志为团长的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了英国、法国、摩洛哥、埃及四国。 这是中国人权研究会首次组团访问上述四国,也是第一次派团到发展中国家就人权问题开展交流。代表团在访问期间,与四国官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术界对国家人权机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人权》2013,(3):34-36
一、国家人权机构研讨会和研究课题我国大陆地区学术界对国家人权机构的关注和研究起始于2003年2月。2004年10月16至17日,中国政法大学在山东青岛市举办了题为"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专家介绍了亚太地区以及南非和加拿  相似文献   

19.
李秋学 《人权》2004,(6):44-46
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标志 着人权是我国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大学 人权教育问题必然要被凸现出来。对某工科重 点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人权价值取向与 认知水平、人权意识之间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 和问题,大学人权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开 设人权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阿依古丽 《前沿》2008,(7):81-84
本文借助人权理论,以国内外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为据。结合理论界关于人权的经典描述。从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的概念、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政治基础、措施、范围、内容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了两者的内涵、联系和区别。这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权意识,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人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