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鲜开林 《人权》2012,(3):24-28
文化是人权的精神本质和精神支撑,人权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人权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权文化观念和人权文化价值取向。广义人权文化是人权物质文明成果和人权精神文明成果的统称。狭义人权文化是人权精神文明成果的观念形态,是人们在人权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权知识体系、人权价值观念、人权生存方式等构成的人权观念形态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黄兢 《求索》2014,(8):178-182
高等教育评估的内涵主要包括认知性价值、合理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有助于教育资源分配,二是教育价值有利于办学质量提升,三是经济价值促进大学提升办学效益,四是学术价值帮助大学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估主体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判断,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多元合一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反思和批判的价值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残缺的人权文化起源与人权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普遍的人权,促进对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在多个文件中提及的人权教育目标。通过对西方人权根源的分析,从人权理论研究的视角出发,提出人权问题不存在"普世价值",人类只存在具体的、历史的人权价值,人权价值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黎尔平 《人权》2005,(6):40-42
20世纪80年代,人权作为一门课程开始出现在欧美国家大学的课程表上,现代人权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人权状况的改善和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开始与大学人权教育联系在一起。在众多欧美大学中, 美国哈佛大学在人权教育和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一、多部门多学科合作进行人权教学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哈佛校方在人权教育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哈佛大学的人权教学和研究与该校的其他学科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纵观哈佛大学的做法,多部门多学科相互合作是哈佛人权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郭亦伟 《人权》2007,(6):59-59
2007年9月26日,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与加拿大人权与民主研究中心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了"人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劳立埃大学、布罗克大学、萨斯凯其温大学的  相似文献   

6.
《春秋》2017,(4)
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权建设面临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双重任务,人权重塑是在解放的主题下展开的,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这也符合人权追求的价值取向。随着对人权认识的加深,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将二者结合起来,从革命任务、人权主体、  相似文献   

7.
人权保护与自由贸易分别属于人权法、贸易法领域的价值取向,两者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以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倡导自由贸易的同时,为人权等非贸易价值预留了生存的空间。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基于人权目的实施贸易制裁,其合理根据需要法哲学的深度考察。  相似文献   

8.
王丽华 《人民论坛》2010,(10):36-37
将中国人权观念的理论起点、价值取向、思想路径三个方面与西方人权观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人权观念虽然源自于西方,但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人权观念自发轫之日起,就带着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本土特性。  相似文献   

9.
刘士平 《人权》2013,(5):30-32
一、人权教育对人权发展的促进作用 1、人权教育造就人权发展的软环境 人权教育具有的人文性决定其对人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种人文性通过文化这一软要素,促使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从而提升人文价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更适应人文进步的现代社会。人权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权教育的人文性表现为人权教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人权》2009,(6):59-59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权教育年会于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人权中心、丹麦人权研究所及瑞典伦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人权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和国内各高校从事人权教育的教师等90余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11.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宗杰 《人权》2011,(1):23-27
在人权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刑事诉讼制度下的权利保障突出地体现在“无罪推定”原则上。“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观念的价值取向。本文试从人权保障视角出发,着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人权保障价值、历史演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无罪推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飞  李晓东 《传承》2009,(6):58-59
从不同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来看,我国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一方面剖析我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审视我国当代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客观因素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本身的发展水平等,主观因素有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自身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几十年来在人权理念上的更新发展和对人权所做的制度安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文化和法律基础;在当代中国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公平与正义则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体征。  相似文献   

15.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价值以社会保障属性为基础,主要体现为人权和维护农村社区稳定的秩序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此种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变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凸显效率价值,以使得公平价值的内容不仅有新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制度更为公平。这不仅体现在未来应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而且相应的制度也必须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梅  李新堂 《前沿》2005,(5):70-72
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其价值取向的确立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 而且同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和选择有关。创新教育的价值要内化为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 有必要回到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中, 在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中确立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育创新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来看,我国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一方面剖析我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审视我国当代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客观因素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本身的发展水平等.主观因素有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自身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人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盛开 《人权》2006,(6):42-46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斯.阿博尔(Louise Ar- bour)在2004年“世界人权日”发表声明说,人权教育是推动“人人享有人权”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是发展人权文化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平等和促使人民在民主机制下参与决策的工具,也是防止侵犯人权和暴力冲突发生的一种投资。人权教育受到联合国专门性人权机构如此重视,与其赋权特性以及其在人权体系中的功能价值密不可分,也是其实践效果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晓芳 《前沿》2014,(15):143-144
公平的价值取向深深扎根于美国教育政策之中。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到《改革蓝图》法案,其变化既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调整,也反映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前者突出了对优异的重视,后者则注重对弱势群体的补偿、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均衡和有选择的教育公平,其价值取向的变化对于基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执政为民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理论色彩,也带有浓厚的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形成并推崇的终极政治信念和奉行的根本政治目标,是执政为民内涵之核心。执政为民的理论色彩是指遵循了民有、民治、民享、人权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并为实现这些基本价值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执政为民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达了一种爱民思想,更在于其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价值、理论和实践三种形态是密切联系的、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